9月4日,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初二(5)班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同學”:共和國總理溫家寶在這所普通中學的教室里,足足聽了五堂課。課后的座談中,他說,要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讓教師成為全社會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羨慕的職業。在第二十五個教師節來臨之前,這樣的話語,溫暖著廣大教師的心。
然而,如何才能讓教師成為“最值得羨慕的職業”?坦白說,教師這個職業如今還談不上令人羨慕:面對幾十名學生,備課、講課、批改作業,關注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工作繁忙而瑣碎。
“一個國家有沒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國家重不重視教育;一個國家重不重視教育,首先要看教師的社會地位。”而衡量職業的社會地位,標準也再清楚不過——是不是“值得羨慕”。
物質保障,無疑是“值得羨慕”最切實的標準。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率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讓今年的教師節顯得非比尋常。事業單位薪金標準的規范與確定,會給教師一個堅強的保障,也會讓“教師工資不低于公務員”的承諾逐步實現。
從胡錦濤總書記向來自基層一線的優秀教師深深的鞠躬,到總理在教室里一連聽了五堂課,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更是對廣大教師的一種鼓勵、鞭策,也是對全社會如何更好地關心教師的生動示范。精神上的支持,更是“值得羨慕”的理由。
然而,也還有另一種變了味的“羨慕”。教師節前,一位高中老師在其博客中發文說:臨近教師節,卻沒了職業榮譽感,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節變成了“送禮節”。也有新聞稱,很多家長過教師節,最掛心的是送給孩子的老師什么“禮物”。這樣的“送禮節”,引來網友一片略帶嘲諷的“羨慕”之論。
毋庸諱言,從賀卡到鮮花,從土特產到現金購物卡,物質確實部分地消耗掉了這個節日的主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篇“博文”對教師節的反思,讓人深思,也讓人欣慰。還有教師在接受媒體調查時表示:“不收禮物,一條溫馨的祝福短信足矣!”江蘇省規定的“教師績效工資與師德的考核掛鉤”,也讓人看到在制度上重樹師道尊嚴的努力。大多數教師仍然能清醒地認識自己的職業,仍然堅信,保持一份責任、一份操守,才能讓“教師”這個職業真正獲得社會敬意。
從肇端于先秦時代的“天地君親師”到新中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尊師重教的傳統像一條亙古不絕的河流,穿越時光,融入傳統文化的血脈。孩子們是開放在未來的花朵,而教師則是澆灌未來的人,讓教師成為“最讓人羨慕的職業”,也是對我們國家、民族未來的有力支撐。在這個被各種媒體關注的教師節之后,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去除浮躁,接續傳統,讓教師真正成為“最讓人羨慕的職業”。(人民日報 雪夫)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走出打擊酒后駕車的執法怪圈
下一篇: 車德是道德呼喚更是法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