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長治縣讓公眾免費乘坐公交車并不是異想天開心血來潮。這個只有32萬人口的小縣,近年經濟發展頗快。筆者查看長治縣經濟發展史發現,僅2007年,在全國中部地區496個縣市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中,長治就以年收入42359萬元排第59位;2008年,全縣財政收入突破18億元。今年上半年,盡管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全縣財政收入仍達61725萬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4.06%。如此經濟條件,為他們解決公眾免費乘坐公交車的問題打下了基礎。
再看長治免費讓公眾乘車的實施辦法,也不是重走上世紀五十年代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老路,而是推行公交特許經營制度,在縣政府額定年度補貼的基礎上,按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稅的原則,由長治縣公交總公司組建長治縣分公司(《山西晚報》9月21日)。這表明,長治縣公眾免費乘公交車,是進入市場營運機制框架之中的,政府只是額定補貼而已。“免費公交”雖說增加了政府支出,但發展好公交系統的最終目的不是贏利,而是承載提供便民服務的社會責任。公交行業具有明顯的公益功能,政府為方便市民出行承擔“免費公交”支出,就是這種公益功能的體現。這樣看來,“免費公交”并非賠本買賣。
在長治縣的整盤財政收入中,拿出一點錢補貼公眾乘車,也不是什么難事。當然,作為全國率先實施公眾免費乘公交車的縣,其難度之大也顯而易見,今后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矛盾。但筆者相信,只要長治縣領導層按照“三個有利于”標準大膽闖大膽實踐,辦法總比困難多。
更應該一提的是,比長治財政寬裕得多的縣市不少,尤其是在先富起來的沿海一帶,年財政收入過3億的縣市比比皆是。不過,人們大多只看到這些先富縣高樓林立、別墅成群、霓虹閃爍,極少聽到“免費”的新聞。筆者近年從媒體上不斷看到,沿海某些先富縣什么都要收費,如進公園要收門票;行車要收費;進博物館也要入場費;某些地方還鉆法律空子巧立名目亂收費。
如果民眾不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那么再高的GDP也只是虛無的數字。(中國青年報 亦菲)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廉價農民工是否已成過去
下一篇: 聚光燈下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