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家屬因先天性心臟病需手術治療,先后到臨汾、西安和北京等地的幾家醫院尋醫問診。我們經過各方面綜合考慮,選擇在臨汾市中心醫院心外科進行手術治療……我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感謝劉輝主任,感謝郭華主任,感謝高磊醫生,感謝重癥病房及心外科的所有護理人員,感謝臨汾市中心醫院!”近日,家住堯都區的暢英和愛人衛建忠為了感謝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11個日日夜夜的精心照顧,寫下了這封情真意切、發自肺腑的感謝信。
8年前,暢英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因為當時身體沒有任何癥狀,醫生建議觀察。
去年,暢英出現胸痛癥狀,且疼痛已經蔓延到左胳膊,后檢查出肺動脈高壓,因肺動脈高壓會導致心衰,需要做間隔缺損修補術。為了保險起見,夫妻倆先后在臨汾、西安和北京等地的幾家醫院進行咨詢,但是手術的方式是微創還是開胸,北京和西安的專家卻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案。
西安的專家建議采用介入手術治療,但介入手術對房缺到心臟邊緣距離判斷的準確性要求很高,如果這段距離大于4毫米便可做介入手術,小于4毫米,封堵傘就堵不住缺口。而心臟彩超7毫米的距離,做介入手術完全沒有問題。
北京的專家按檢查的距離,給出了開胸的方案。但上北京掛號要排隊,檢查要排隊,手術要排隊,暢英身體不好,還經常失眠,長時間在外奔波,休息不好,勢必導致身體狀況變差,影響手術效果。
左右為難之際,暢英夫婦忽然想起第一次到市中心醫院就診,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劉輝給出的方案就是開胸。
那是1月25日,劉輝出門診的日子。他詳細問診和查體后,心臟彩超室主任郭華按手術標準為暢英做了心臟彩超。“彩超從10時40分開始直到12時10分才做完,反復進行心臟邊緣距離比對,耐心又仔細。劉主任一直在門診室等著我們。”第一次來中心醫院看病,沒想到醫生會在下班后還等著他們,這么貼心。看過片子,劉輝當時就建議他們做開胸手術。
劉輝的方案和北京專家的方案是一致的。如果能在臨汾做手術最好不過,可中心醫院的技術水平怎么樣呢?老兩口四處打聽才知道,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全省都比較厲害,而劉輝的個人年手術量在全國也比較靠前,技術純熟,經驗豐富。
反復權衡后,暢英夫婦第二次找到劉輝。知道兩人的擔憂后,劉輝又給了一個方案,先做介入,如果成功,就不必開胸。如果失敗,將封堵傘原路取回,再做開胸手術。
但這個方案面臨的問題是介入一旦失敗,不僅手術白做,也會對患者造成損傷。看著劉輝認真負責且又沉穩關切的態度,夫妻倆下定決心,在中心醫院做開胸手術。
手術前,為了給制定精準的手術方案提供依據,郭華又一次通過食道彩超,來確定心缺距離。
主治大夫高磊,對手術的各種風險提前與衛建忠進行交流。衛建忠說,這其實是給他做足了心理準備和輔導,讓他心里有了底,知道遇見危險應該怎么辦。
“很多醫患矛盾都是由于溝通不到位造成的。”而衛建忠覺得,在這里醫患之間的交流完全是無障礙的,手術方案、恢復情況,每一個環節劉輝不論是在查房時還是在偶爾的相遇中,都能及時給予反饋,讓他心安。3月12日,劉輝為暢英進行了心臟房間隔缺損修補術。3月18日,術后復查,缺口縫合平整,原有的肺動脈高壓消失,手術非常成功,3月19日,順利出院。
一臺手術的成功,離不開一個認真負責又專業的團隊,夫妻倆念念不忘的還有重癥監護室的護理團隊。“叔叔,您放心,阿姨挺好的。”“阿姨能吃飯了,一會兒燉個雞蛋送過來。”在重癥室兩天兩夜,每次打開門,衛建忠看到的總是笑臉,聽到的是溫馨的話語。護士親切的態度,讓焦急等待的衛建忠得到了安慰。
在這里衛建忠也體會到了以護士長李艷梅為首的護士們的辛苦。每一級護理,都按照標準執行,雖然她們都很忙,服務卻是盡職又貼心。每一次交接班,護士們都要詳細交代患者的病情細節,認真又負責。記得一天凌晨3點,同病房的病友因身體不適,發脾氣,護士一直好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平復了這位患者的心情。
如今出院的暢英恢復特別好,已經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運動了。
一封感謝信,表達的是患者和家屬的心聲,映射的是市中心醫院精湛的醫術和貼心的服務。而以劉輝為代表的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更是通過不斷的改革創“心”,勇攀一座座醫學高峰,創造了臨汾心臟外科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在臨汾人民心中留下一個又一個感動。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