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孫宗林) 去年以來,我市以文化旅游系統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步伐,文化旅游業呈現出大融合、大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市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8346.8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68億元,同比增長21.11%。
過去的一年是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元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掛牌成立,有效推動了文化與旅游的理念融合和職能融合,為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夯實了基礎;堅持文旅活動“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我市文旅系統先后舉辦了精品書畫展、威風鑼鼓傳統曲牌大賽、文化進萬家等惠民活動,舉辦了2019臨汾云丘話九古、堯都文化旅游節、大槐樹尋根祭祖節等節事節慶,文化活動拉動了旅游市場,旅游活動增添了文化魅力;為進一步推動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我市以非遺項目進景區和戲曲進景區為抓手,建立了全市首個文旅融合示范基地,20多個非遺項目進駐荷花小鎮,在景區內長期展示、制作、銷售并與游客互動;加大力度鼓勵支持本地企業,將非遺項目物質化并批量生產,為景區游客提供個性化、特色化的文創產品;加強送戲進景區的規模和力度,開發景區情景劇、民俗等特色表演,提升景區文化品位,延長游客游覽時間;在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助推資源融合、服務融合方面,過去的一年里,我市相繼舉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廣場文化消夏月活動、“周末劇場”“兒童劇場”惠民品牌活動,開展惠民演出“五進”活動470場,大力推進“平陽記憶”“印象臨汾”兩大文化工程,先后創作推出了《老鸛窩》《河魂》《紅色絕唱》《雷雨》《父親》《堯頌》等一批精品劇目,成為我市對外文旅交流、對外文旅宣傳的強勁引擎。
一年來,我市圍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著力打造功能齊備、業態豐富、前景廣闊的文旅融合示范區。加強對堯廟·華門文旅示范區“兩街兩館兩中心”的工作指導,推薦其參評全省文旅融合示范區創建,形成一縣一品牌,一縣一特色,集中展示各縣文旅資源、土特產品、風土人情、景區景點。
一年來,我市文旅品牌建設成績斐然。全域旅游建設形勢喜人。2019年9月,洪洞縣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并作為樣板單位于次月承辦了全國第二期全域旅游培訓班;A級景區創建碩果累累。云丘山景區順利通過全國5A級旅游景區景觀質量評審,曲沃晉園、洪洞廣勝寺景區成功晉級國家4A級旅游景區,山西光大工業旅游示范園區成功創建為3A級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品牌蓬勃發展。曲沃縣西海村、朝陽村、南林交村,安澤縣飛嶺村,鄉寧縣坂兒上村,襄汾縣丁村,永和縣奇奇里村、東征村,翼城縣封壁村、城內村入選我省首批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星級酒店夯實發展基礎。我市深入實施的旅游獎勵政策極大地激發了酒店“創星”積極性,全市共新創二星級酒店5家、三星級酒店2家。此外,當年新增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1處,為我市依托文物發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年來,我市持續推進根祖、黃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臨汾市黃河板塊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0)》已通過專家評審并上報省政府,未來10年總投資達227億元;根祖板塊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實施品牌提升工程,包括精心實施廣勝寺景區開發建設、積極開展云丘山景區續建項目;太行板塊以康養旅游為抓手,培育“百里”太岳生態品牌。具體而言就是,結合“夏養山西”戰略和太行毗鄰優勢,不斷豐富文旅產品供給,發揮“森林康養”“醫藥養生”和“紅色文化”優勢,加快百里太岳路網基礎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