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哞……哞……”隔著圈舍,一進院子就聽見陣陣牛叫聲。走近一看,幾頭牛正低著頭吃著鮮草,時不時還向外張望,“主人”毋艷軍正精心照料者他的這些“寶貝”,一會摸摸牛頭,一會給牛添加飼料。在他的精心飼養下,這些牛個個身健體壯,已然成為毋艷軍脫貧路上的“致富牛”。
“現在已經脫貧啦!能夠賺到錢心情也好了,心情好了身體更好了!”翼城縣王莊鄉北冶村曾經的貧困戶毋艷軍看著牛圈里的7頭牛高興地說。大牛悠閑地咀嚼著食槽內的鮮草,小牛犢在牛圈內跑來跑去。
毋艷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莊稼人,2013年,在打工回家的路上,他騎著摩托車一不小心摔倒,導致胳膊摔斷,到現在一直不能干重活,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勞動力,給家里增了負擔,生活非常困難。2014年,毋艷軍被村里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面對這種情況,毋艷軍也想進行改變。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干部多次入戶調查,和他談心,了解其迫切的脫貧愿望,得知他對養牛有興趣,就大力支持。有了鄉里和村里的支持,毋艷軍很快就買回了牛,經過一年多的養殖,把牛賣出去得到了第一筆收入。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再加上政策支撐、干部支持,毋艷軍對脫貧致富更加有了信心。“一開始覺得掙不了錢,不敢多養,經過一年的養殖,也有了經驗,就想多養一些,讓脫貧的步子邁得更快一些。”毋艷軍說,當時家里沒有多少積蓄,想多買幾頭牛卻沒有錢,在翼城聯社駐村金融服務站聯絡員的介紹下,得知貧困人員貸款有專門的政府貼息,就去鄉里的信用社申請貸款,獲得了5萬元的貸款支持,給我解決了資金困難。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牛賣了以后,有了錢就先把信用社的貸款還上,等再買牛的時候再去信用社借。現在感覺生活有了奔頭,日子也越過越好。”毋艷軍說,“每年依靠養牛的收入有幾萬元,一頭牛能夠賣到9000元左右。”提起如今的收入,毋艷軍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北冶村的光照條件非常好,種植蘋果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養牛以外,毋艷軍還種植了5畝蘋果樹。“現在蘋果成熟了,馬上就能摘了,今年的收成還不錯,能有不少的收入!”正在蘋果地里忙碌的毋艷軍說。“因為胳膊受了傷,不能干重活,考慮到村里種蘋果樹的村民挺多,多年來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銷路。2015年,我也種上了蘋果樹,經過5年的打理,今年終于結果了。” 毋艷軍說,今年由于剛結上果子,產量不多,但以后會越來越多,又能夠增加一筆收入。
“養牛產生的牛糞比較多,把牛糞施到蘋果地里,這樣蘋果樹長得好,果子也能多結一些,生活會一天比一天好。”毋艷軍高興地說。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