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田志華)護士這個親切的稱呼,每天要被人叫很多次,來到醫院,那張笑而可親的臉用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安撫的話語,可以讓很多病人緊張的心情放松下來,消除對陌生的環境、對醫院的恐懼。在臨汾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站內,存有一封永濟病人寄來的感謝信,信中對該護士站的護士葛曉為自己雪中送炭的事情感激涕零,一時之間,這件事情在醫院里廣為流傳。日前,帶著好奇與期盼,記者走進這家醫院,對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了了解。
葛曉今年25歲,說起來她還是一個“醫二代”,她的母親就曾是一名醫生,受母親的影響,葛曉很小的時候就對“白衣天使”這份神圣的工作,充滿了熱愛與向往。“那件事情說起來非常簡單,去年有一名來自運城永濟的病人來醫院做常規檢查,突發心梗,我當時在門診大樓處理事情,恰好被我看到了,我馬上聯系了自己科室里的同事對其搶救。”葛曉說,她已經記得不太清楚,因為醫院獨特的氛圍,讓她早已習慣了火線救援的急迫感,不同的是,當時就在他們準備為這名病人做常規檢查時,卻意外發現病人并沒有帶夠錢。
“雖然我與這個病人素不相識,但我知道他很需要幫助,我在當時沒想那么多,就直接拿出自己的錢,當時腦子里只告訴自己說‘先救人’。”葛曉說,至于那封感謝信,是她根本沒有想到的,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她的心里非常激動,并非是因為被人稱頌而激動,而是感嘆自己當初作出的這個正確的決定。
葛曉是個靦腆的女孩,工作兩年來,備受同事們的稱贊與喜愛。“小葛是個好護士在我的眼里80后都是比較嬌生慣養,我自己的孩子比葛曉還要大兩歲,但是在家里有時連襪子都不洗,而葛曉經常放棄休息時間,幫著照看病人,給病人喂飯、打掃衛生,她是我參加護理工作30多年來見過最好的一個孩子。”心內科護士長亢惠蘭在回憶起那封感謝信時告訴記者,當時發現病人沒有帶夠錢時,第一時間里應該結合病人的情況給上一級領導匯報,但這樣會耽誤病人的治療,看到病人的痛苦,葛曉毅然拿出身上準備辦事用的1000元錢給予墊付,讓病人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醫者父母心!作為一名醫職人員,救死扶傷是他們的天職,這樣的道理,葛曉早在母親身上學到了,而在山西醫科大學的幾年學習中,她在獲知醫療知識的同時,也明白醫職人員為何要被稱之為“白衣天使”,并非是因為有技術、有能力可以去醫治他人,而是都帶著一顆善良的心。
兩年的職業生涯,讓葛曉這個“醫二代”變得更加成熟,讓她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對每一個病人充滿了愛心,她深深地知道,當她選擇繼承母親的職業開始,就注定要當一名“白衣天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