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路上風正勁
——安澤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紀實
如詩如畫飛嶺村
虹鱒魚養殖箱
稻蟹共養新模式
和川村高標準種養科技園
岳康中藥科技園一角
沁河悠悠潤澤兩岸
美麗宜居新農村
走進安澤縣和川鎮和川村,沁河岸畔成片的河灘上滿目青翠,稻田里水波粼粼,穗壯蟹肥,大棚里鱸魚肥壯,愜意游走——初秋的和川村“千畝灘”現代種養示范基地,一幅山水田園的產業圖景映入眼簾。
和川村紅火的產業只是一個縮影,在安澤縣連綿的深山里、蜿蜒的沁河岸,一個個村集體在村強民富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勾畫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鄉村振興畫卷。
近年來,安澤縣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廣辟途徑、綜合施策,開拓創新,通過黨建引領、村企聯建、龍頭帶動等方式,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66個村全部實現經營性收入的突破,打造特色產業基地65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19個、鄉村旅游基地7個,組建產業聯合黨委4個、矩陣6個,7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10萬元以上。
黨建引領
激活鄉村產業
三伏天,安澤縣和川鎮沁河莊村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里十分熱鬧:村西頭的營地又迎來一批客人,青少年拓展營全員入駐;村東頭的特產商店里銷售火熱,一件件本地特產被打包寄走。
這樣的新變化讓村干部和村民們欣喜不已。如今沁河莊村一改舊貌,曾經“沉睡”的紅色資源“醒過來”,村里的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沁河莊村的“地、錢、人”三大要素釋放出更多的效益。“現在閑置的資源又被重新整合利用起來,村里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沁河莊村黨支部副書記羅艷亮說。
沁河莊村的蛻變得益于安澤縣委組織部實施的“頭雁提升工程”,一大批政治堅定、素質較高的機關干部到村里任職,羅艷亮就是其中之一。
就任以來,羅艷亮和村“兩委”干部勁往一處使,以“村委+公司+農戶”的模式盤活資源、壯大收入,先后完成了村里的清產核資、旅游項目升級等工作,把原來的“綹綹田”“褲帶田”整合成片并有效利用,在紅色旅游基地的基礎上升級建設了紅色教育區、軍事體驗區、特色露營區和垂釣康養區四大旅游板塊產業。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選對帶頭人,激活整個村。截至目前,沁河莊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已累計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收入15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旅游收入50萬元。
集體有收入后,沁河莊村把資金用在刀刃上,除發展產業、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投入外,其余全部用在村里的公益事業發展和改善村容村貌、幫扶困難群眾等民生需求方面,讓群眾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
一項項民生實事,增強了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帶動全體村民擰成一股繩,沁河莊村的產業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不只是沁河莊村,這樣的變化還發生在唐城鎮的上莊村、三交村……
改變來自改革,改革激發動力。安澤縣委組織部深入實施“頭雁提升工程”,突出鄉村振興主題,建強基層隊伍,向全縣27個村選派了56名政治堅定、素質高的機關干部到村任職,并采取縣級抓全員的方式,持續開展常態化培訓。
在壯大集體經濟提質工作中,縣委組織部對下派干部實施大規模輪訓,精心設置了政治理論、工作實務、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必修課,有針對性地增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相關課程。同時,建強實踐教學點,通過實訓拉練、擂臺比武,把培訓課堂從教室會場延伸至項目現場、田間地頭,增強培訓體驗感、實效性。
“頭雁提升工程”的效果持續顯現:下派到各個農村的干部在鄉村振興事業中體現了新擔當、實現了新突破、展現了新作為,一個個村級集體組織正在產業興旺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政策護航
增加集體資產
“有的人占用集體土地二三十年,一直沒有簽訂規范的合同;有的人占著集體的土地,不經營、不種植,白白荒廢。‘清化收’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按照上級要求重新梳理摸底,推動集體資產增收17萬余元。”安澤縣良馬鎮小李村黨支部書記申旭光說。
小李村并非個例,在推進“清化收”專項工作中,安澤縣制訂實施方案,實行三級聯動,按照“縣主抓、鄉主導、村主體”的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清化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組織召開“清化收”工作專題培訓會,在深入解讀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工作安排。
各鄉鎮、農村緊扣時間節點,逐村摸排,建立臺賬,推進農村各類承包合同規范完善,有效化解村級債權債務,實現新增資源收費逐步增加,為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安澤縣采取“四條路徑”,用一場場“全堂實操”的專題培訓、一張張“清晰明了”的公示榜單、一份份“包羅政策”的指導手冊、一封封“普及群眾”的易懂書信,深入宣傳“清化收”政策,提高群眾的知曉率,讓“清化收”工作高效推進。
各村規范了一批內容不合理、程序不合規的問題合同;解除了一批明顯有失公平公正的不合理條款或合同;重簽了一批長年無合同或口頭協議的占地行為合同;丈量了一批少征多占、賬實不符的農村占地企業;收回一批長年不經營或主體滅失的集體土地資源……一項項工作重錘落地,讓村集體的“資產”更透明,村里的“家底”更厚實。截至目前,全縣6個鎮66個行政村“清化收”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收回集體資源資產832.4921萬元,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夯基固本,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質效。
平臺牽引
增強“造血”功能
“我們與‘千畝灘’現代種養示范基地簽訂了購銷協議,等鱸魚長成后,由我們負責收購,隨后銷往當地的廠礦企業,這樣能夠從終端解決村級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將村級運營風險降到最低。”安澤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村發公司)負責人武建東說。
和川村的農產品銷路不用愁,得益于安澤縣村發公司的“公司+村委會+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村民們也干勁十足,一個集“大田、大山、大水”所獨有的生態農業長廊雛形初顯。和川鎮黨委書記竇金亮說:“我們把盤活集體資產的突破口放在‘現代農業’上;以產業實情謀發展,與縣村發公司進行購銷合作,引導村民學技術、換思路、找新路,一系列新舉措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真正實現‘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安澤縣始終堅持把抓產業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根本方法,綜合當地的經濟基礎、產業特點、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成立了安澤縣村發公司。
“我們著力打造集資源承載、資金對接、項目建設、產業投資、市場開發和利益共享多功能于一體的縣級市場主體平臺,引領全縣各市場主體聚力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權、股權變資金、資金變項目、項目變收益,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及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武建東介紹。
安澤縣村發公司的成立,助力各村在壯大提質農村集體經濟上又邁出堅實一步。不僅如此,安澤縣村發公司還下設太岳旅游開發發展有限公司、太岳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有限責任公司、綠澤林業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安澤優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安澤縣村發公司為引領,5家子公司聯動的發展思路,起到引領示范帶動效應,輻射到全縣66個行政村,形成了以構建“特”“優”產業發展為主、多元產業共建共促的良好發展格局。
以安澤優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對接了全縣6個鄉鎮收錄了小米、雜糧等17類315個單品的名優農特產品,一方面對外交流參展、舉辦促銷活動,擴大安澤縣名優特產銷量,另一方面采取線上推廣、短視頻宣傳、直播帶貨等方式,為銷路不暢的農戶排憂解難。
走進“安澤優品”超市,黃燦燦的紅谷小米、品質優良的野生木耳、營養豐富的野生地皮菜……優質農產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截至目前,該超市累計銷售農產品超1200萬元。
如今,安澤優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斷優化傳統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幫助農產品提檔升級,持續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提升了農產品的包裝和品牌形象。通過嚴格準入制度,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SC認證數量,實現品牌賦能,有效促進全縣農產品上行。
龍頭拉動
助推產業發展
安澤是連翹之鄉,漫山遍野的連翹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法寶”。安澤縣農業農村局專門起草制定了《安澤連翹全產業鏈開發專項規劃》,加強連翹全產業鏈建設,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充分挖掘“一村一業”特色。
在山西岳康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廠區,中藥材的淡淡藥香彌漫廠區。該公司與安澤縣村發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采取“公司+龍頭企業”的合作模式推動連翹全產業鏈發展。
該公司負責人張燁說:“我們以青松嶺、黃花嶺的連翹精細化管理示范基地作為切入點,由安澤縣村發公司提供平臺,我們岳康藥業發揮‘鏈主’優勢,圍繞連翹種好、育好、管好、采好和銷好5個環節,合作共贏實現村集體、農戶‘雙增收’。”
岳康藥業實施了現代醫藥中藥材全產業鏈項目(一二三產聯動),項目建成后,可輻射全縣各鄉鎮,讓連翹產量每萬畝增加到約400噸,產量提高率增加近20倍,實現總產量1.2萬噸,年產值增加約3.6億元。
“按照每人每天采摘20公斤的鮮貨量,每個人每天的收入約560元,采收季一個半月,單農戶一年可增收2.24萬元。”張燁說,公司將以現代醫藥園區產業為基礎,龍頭、鏈主企業為引領,打造縣域中藥材產業聚集區及鏈條聯動模式,在保護和利用好安澤優質自然資源的同時,達到企業有收益,村集體經濟有增收的目的。
鄉村振興,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是重要內容。預計2022年底,安澤縣的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將達到66個,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34個,實現村村有增收渠道。
下一步,安澤縣將繼續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圍繞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各村因地制宜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鄉村文化繁榮、鄉村基層治理和生態宜居建設,助力安澤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記者 祁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