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后,驕陽似火般炙烤著吉州大地,讓人有點透不過氣。
8月8日下午,4輛中巴車行駛在吉縣的鄉村公路上,車上乘坐著我市農業戰線的70余名干部職工,他們頂著烈日,深入吉縣的蘋果園、養殖場、果品冷藏交易市場及果品加工企業觀摩學習。這是8月8日至10日召開的全市特色農業現場會的內容之一。來自市農委的中層以上干部及17個縣(市、區)的農委主要負責人參會。
此次會議安排用兩天的時間進行觀摩。除了吉縣外,與會人員還赴陜西省宜川、甘泉、洛川3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標準化果園、養殖公司及蘋果加工企業進行學習“取經”。大家邊走邊看、邊看邊問,用心體會,用腦思考,總結學習先進經驗,發現亮點,取長補短。
所謂特色農業,就是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吉縣與洛川地處黃河兩岸,相似的地質氣候條件決定了其產業定位。無論是吉縣,還是洛川,都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優勢和地理優勢,幾十年堅持不懈地把蘋果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換領導不換思路,點子真、措施硬,抓出了成效,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據了解,2012年,吉縣蘋果種植面積28萬畝,占全縣33萬畝耕地總面積的84.8%,年產蘋果17萬噸,農民人均果品收入5000余元;洛川蘋果種植面積50萬余畝,占全縣64萬畝耕地總面積的78%,年產蘋果75萬噸,農民人均果品收入達12000元。洛川人均占有蘋果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倍,居全國榜首,被人稱為“蘋果之鄉”。
從數字上看,洛川不愧為蘋果大縣。
“洛川蘋果,中國第一、世界品牌。”這是位于包茂高速洛川收費站附近的一幅巨型廣告標語。8月9日中午時分,參觀團的車陸續駛出了洛川收費站。不遠處,一個巨大的蘋果造型的大樓,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原來,這是洛川蘋果國際大酒店。與之相鄰的則是中國·洛川蘋果博物館及正在建設的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在前往縣城的街道兩旁的蘋果形狀的路燈、廣告牌以及賓館里印有蘋果圖案的紙巾、餐盤等,無不印證著蘋果在當地舉足輕重的分量。
為了打造蘋果“航母”,洛川下大力氣在蘋果標準園、示范園上做文章。在洛川縣舊縣鎮千畝蘋果標準園,記者看到,實行喬化樹動態管理的果園內,樹冠大、采光好,套袋的累累果實壓彎了枝頭。該園采取太陽能殺蟲燈、粘蟲板、誘蟲帶、撲食螨等生物、物理技術措施進行防蟲,嚴格按標準化生產。此外,園區罩著防雹網,有效地躲過了前段時間冰雹的襲擊。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該園作為農業部支持創建的蘋果標準化示范園,2012年平均畝產達3000公斤以上,優果率達90%,畝均收入1.6萬元。2008年被認定為奧運會專供蘋果生產基地,已通過國家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認證和俄羅斯、澳大利亞兩國的出口認證,其示范效應和經濟效益明顯。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吉縣也加大標準化示范園區的建設力度,于2000年開始建設了面積達1萬畝的東城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區。今年還在園區內規劃建設1000畝蘋果有機化生產示范基地,扎實推進以“八改十配套”為撬動支點的有機果園創建,全面提升蘋果品質。在東城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區,記者注意到,一眼望不到邊的蘋果園內,套袋的蘋果掛滿枝頭,地面采用“黑膜覆蓋”技術,安裝了頻振殺蟲燈,搭建了防雹網,推行“畜—沼—果”生態農業模式。可以預見,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洛川縣福塬牧業有限公司是一個集600頭標準化擴繁場、萬頭育肥場、有機肥生產線為一體的果畜結合的養殖企業。據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把生豬養殖與蘋果生產有機結合起來,配套建設大型沼氣池、儲肥池,通過沼肥輸送管道無償為周邊300多畝果園提供有機肥料。2011年,該場建成年產1萬噸的有機肥生產線,以豬糞便和修剪蘋果的樹枝為原料生產加工有機蘋果有機肥,形成“果—畜—沼”生態循環新模式,提高了蘋果內在品質,增加了果農收入。
聽到這里,與會人員普遍感到在蘋果產業發展思路上,吉縣和洛川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在尋求更加科學、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吉縣東城鄉東旭規模養殖場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走“大型養殖場+大型沼氣池+蘋果示范園”的產業化之路。目前,4個共計300立方米的沼氣池正在建設中,建設后,可供附近50余戶農戶照明、取暖、做飯,每年生產的1000余噸沼渣、沼液,能供應3000余畝果園施肥,輻射帶動果園沼氣池利用200余戶,提升“畜—沼—果”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為給蘋果產業“保駕護航”,洛川還組建了蘋果技術研發中心、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成立了蘋果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倉儲交易區,引進美域高等蘋果深加工企業,從種植、管理、貯存、加工、銷售等環節,全方位保障蘋果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蘋果儲存、加工方面,吉縣也不甘人后,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建成頂吉食品、大山果業等蘋果冷藏及深加工企業,不僅實現了蘋果淡貯旺銷、季產年銷、均衡上市,而且延伸了產業鏈條,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
為擴大蘋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從2007年起,洛川每年都要舉辦國際蘋果節,通過果品營銷峰會、蘋果名優品種精品包裝展示展覽、現場參觀、蘋果產品及品牌評優表彰等豐富多彩的會展活動,宣傳推介洛川蘋果,發展壯大主導產業。目前,“洛川蘋果”的品牌價值超過43億元。
為了讓吉縣蘋果走向全國,吉縣的有關領導積極參加山西農博會、特色農產品北京展銷周等大型會展活動,大力向外宣傳推介吉縣蘋果。吉縣蘋果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了良好的口碑。
蘋果切切實實成了吉縣、洛川縣農民的“致富果”,難怪當地縣領導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蘋果書記”、“蘋果縣長”。
期間,與會人員還觀摩了吉縣柏坡底村新農村建設、東城鄉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陜西省兩家百強示范社——宜川縣興旗、祥源果業專業合作社,甘泉縣紀豐現代農業園區,洛川縣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洛川蘋果批發市場等地。
通過觀摩,大家進一步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實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農業的信心和決心,為實現農業的轉型跨越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積蓄了力量、注入正能量。
8月10日,在吉縣召開的全市特色農業現場會上,吉縣、浮山、翼城、洪洞、安澤5縣圍繞特色產業做了典型發言,會議對全市下半年的農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議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省市領導干部大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再鼓干勁,學習借鑒吉縣、洛川等地發展特色農業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建設,加快我市的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發展,努力推進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效做出應有貢獻。(記者 田青松)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