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今,靠旅游解決農民就業,靠旅游脫貧致富,靠旅游推動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扶貧正成為我市扶貧事業的生力軍。鄉村旅游扶貧,意即針對貧困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以貧困人口為主要受惠對象,利用當地現有的或通過挖掘有開發價值的、潛在的各種“鄉土性”資源來發展旅游事業,以此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以帶動整個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的一種開發式扶貧手段。我市是全省貧困面較大、貧困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在全市的貧困村中,大寧縣道教村、扶義村,永和縣東征村、石家灣村是全省10個深度貧困縣的鄉村旅游扶貧村,吉縣克難坡村和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是32個國家旅游扶貧試點村。為此,市旅發部門制定了《臨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深度貧困縣鄉村旅游重點村幫扶方案》,指導吉縣、永和縣制訂了旅游扶貧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其中,吉縣將克難坡村與壺口聯合打造壺口小循環圈,克難坡至大圪塔旅游公路已開工建設。今年,我市完成了吉縣壺口鎮克難坡村、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大寧縣二郎山和道教村的規劃編制工作。市旅發部門組織洪洞大槐樹、堯廟——華門、隰縣小西天、吉縣人祖山4家景區和國旅、山西夢之源、天元、夏日4家旅行社,對我市深度貧困縣4家重點村進行幫扶,組織大槐樹旅行社、淼源、洪洞航天、友邦等旅行社對克難坡進行幫扶,并為這5個村編制招商引資項目,邀請旅游企業負責人到乾坤灣景區踩線,規劃設計乾坤灣一日游、兩日游線路。如今,永和縣東征村34戶農家樂首批投入運營,半年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收益15萬元,戶均增收4400元;石家灣村通過鼓勵支持發展養殖業,培育了一批具備脫貧條件的貧困戶14戶39人,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記者在一份《臨汾市旅發委2017年 鄉村旅游扶貧行動計劃》中看到,市旅發委確定了40個貧困村,明確了目標任務和開發重點。而在《臨汾市旅發委旅游企業對口幫扶實施方案》中,則確定了20余家旅游企業對貧困村進行幫扶。時值年終歲尾,盤點今年的鄉村旅游扶貧工作,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我市注重強化鄉村旅游組織領導和典型引路的作用,為此成立了“臨汾市旅游扶貧領導組”,統一領導全市旅游扶貧各項工作。指導各縣(市、區)旅游管理部門加大鄉村旅游項目的包裝和招商推介力度,把鄉村旅游納入宣傳促銷年度計劃,積極推進鄉村旅游工作。今年山西省旅發大會后,我市組織全市17個縣(市、區)的旅游局長赴安澤實地觀摩鄉村旅游工作,匯報下一階段發展思路,推動了鄉村旅游工作的開展。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是制約我市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沿黃四縣中,三個國家級貧困縣、一個省級貧困縣,是全市貧困人口相對聚集、旅游資源相對富集的區域。經過市旅發部門與交通部門多次協調、溝通,完成了《沿黃扶貧旅游公路規劃》的編制工作,沿途規劃了騎行道、步道,停車場、驛站、觀景臺、露營區等鄉村旅游要素。10月13日,我市啟動了《沿黃扶貧旅游公路規劃》的啟動區——永和縣旅游公路建設。此外,大寧縣啟動了二郎山旅游公路基礎設施一期建設,吉縣啟動了人祖山西線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和克難坡至大圪塔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堯都區啟動了彩虹橋至仙洞溝旅游公路快速通道、堯陵到堯廟旅游公路建設工程,曲沃從今年8月1日至11月31日期間大戰120天全力推進景區連接路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古縣長臨高速縣城至舊縣段引線工程也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政府主導、企業幫扶,我市各地各顯神通,激發了鄉村旅游的內生動力。今年以來,市旅發部門一邊指導鄉村旅游景 區抓住特點、拓寬思路、開展自身建設,一邊組織動員全市景區景點、旅行社、賓館飯店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結對幫扶,以客源輸送、優先就業、景區帶村等形式幫助發展鄉村旅游。古縣牡丹園景區在牡丹文化旅游節期間,為景區周邊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就業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同時景區出資幫扶成立了古縣丹韻三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鼓勵貧困戶入股,通過開展民俗表演活動,使貧困戶領取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分紅。安澤縣則指導小黃村、飛嶺村、小李村分別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特別是杜村鄉小李村以太岳行署小李村舊址為基礎,開展了野外拓展訓練、真人CS基地、戶外攀巖等拓展基地建設,3個村7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都在3000元以上。與之相比,吉縣通過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幫扶,要求壺口、人祖山等景區在開發建設中優先考慮景區周邊貧困戶勞動力參與景區環境維護、設施管理、景區建設、餐飲住宿服務、旅游產品銷售等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壺口鎮貧困人口中,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的貧困人口有500余人,人祖山景區現有員工256人,其中農村人口237人,90%來自周邊村鎮,直接帶動貧困農戶60余戶,間接輻射帶動農戶170余戶。隰縣以特色農產品實現幫扶,投資700余萬元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陽德村廁所、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并于4月份舉辦了第七屆玉露香梨花節,9月份舉辦了第二屆玉露香采摘節,使陽德村成為舉辦梨花節、采摘節的主會場。同時于8月份在陡坡鄉辛莊村舉辦了第二屆海棠果采摘節,帶動村民開辦農家樂。鄉寧通過定點采購的方式進行幫扶,其中,云丘山景區與周邊390余戶農戶簽訂了合作協議,成立農村合作社,實行公司+農戶增收計劃,同時實施專門幫扶殘疾人“手心翻轉”計劃工程。
云丘山景區和戎子酒莊在運營和工程項目建設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117人,澤翔莊園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13人務工,玫瑰莊園直接帶動貧困戶38戶務工,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日前,云丘山又與尉莊鄉部分村委簽訂土地流轉項目,共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50余戶。洪洞縣組織旅行社踩線,將秦壁生態園、福潤苑生態園、天澤農業觀光園等鄉村旅游點納入地接線路。永和縣邀請省、市旅游企業負責人近百人,分兩次到乾坤灣景區踩線,規劃設計乾坤灣一日游、兩日游線路,帶動周邊群眾農副產品的銷售。閣底鄉東征村、馬家灣村、石家灣村、奇奇里村均已被納入全市鄉村旅游典型村。
回望2017年,旅游節慶活動的舉辦已然成為我市鄉村旅游發展的助推器。早在年初,市旅發部門就規劃編制了“節奏之旅·炫動臨汾”主題節慶手冊,全年計劃舉辦各類旅游節慶活動40余個,其中近一半以鄉村旅游為主題,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和旅行社對外推介營銷,推動了貧困村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據統計,安澤縣先后于4月12日和9月27日舉辦“鄉約黃花嶺·祈福藥王山”第一屆安澤縣黃花嶺鄉村旅游月和“山水太行·休閑安澤”旅游月活動,全縣7個鄉鎮同步舉辦主題節慶,增加農民收入。截至目前,全縣共接待游客140.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72億元,村集體收入達215萬元,帶動324戶貧困戶參與,收入60.75萬元。吉縣先后在五個鄉鎮舉辦了“蘋果采摘節”“厚川味道”“蘋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動”等活動,各鄉村旅游點累計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農民增加收入300余萬元。曲沃縣于今年4月28日至5月28日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全域旅游晉都行”活動,其中,景明村——詩經故里,西海村現代農業、磨盤嶺,南林交村龍泉寺等,帶動村旅游經營管理戶60余戶,鄉村旅游從業人數500余人,增加就業崗位200余個。鄉寧縣利用光華玫瑰基地和雙季米槐基地、雙鶴核桃產業基地、譚坪蘋 果基地、棗嶺花椒基地、昌寧北垣葡萄基地、西交口翅果油樹基地等特色農業園區優勢,積極引導周邊農民發展鄉村旅游業和特色餐飲業,初步形成了“農莊游”“花季游”“采摘游”新業態。此外,霍州市舉辦了以“人祖媧皇·祈福狀元”為主題的古廟會,發展賈村周邊區域的鄉村旅游;大寧縣在今年2月、4月分別舉辦了黃河仙子祠“祈福節”和“寧鄉凈土、十里桃花、大美好春光”桃花節等。
鄉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為根本,以增加農民就業、提高收入為目標,立足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充分挖掘貧困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游村鎮,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推動貧困地區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據了解,我市共計有隰縣城南鄉七里腳、黃土鎮義泉村、陡坡鄉陡坡村,吉縣克難坡村、中市村,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6個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項目。其中,隰縣的3個富民工程由隰縣發改委以隰發改經信發(2016)27號文件批準建設,于2016年9月13日進行了公開招標。上述三個項目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進行驗收中。在吉縣的兩個工程項目中,克難坡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已完工,總投資121萬元,完成了游客服務中心和水沖式廁所、停車場等工程;中市村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因旁邊道路建設影響,現在收尾階段,已完成投資120萬余元,目前,正在進行游客服務中心和水沖式廁所的建設。永和縣為閣底鄉東征村旅游富民工程總投資161萬元,主要建設游客服務中心400平方米,停車場1200平方米,擋土墻75米,給排水等配套設施。截至目前,地勘、可研、土地、環評、施工圖紙已完工,已撥付工程預付款48萬元(中央資金),游客服務中心已經封頂,擋土墻已經建設完工。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