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邱睿) 隆冬時節,朔風凜冽。盡管室外氣溫已降至零下15攝氏度,但在位于蒲縣黑龍關鎮的席家溝廢棄廠礦治理現場,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掘機、運土車穿梭往來,戴著厚棉帽的工人師傅們正在緊張施工。像這樣的廢棄廠礦,蒲縣共有48處。2020年,該縣通過多方募集,投資2億余元進行了深入治理。
望著眼前初具雛形的治理工地,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固廢股負責人郭立杰感慨萬千:“經過近三個月的緊張施工,目前工地覆土工作已基本完成,開春之后就可以種樹綠化了。”
郭立杰告訴記者,席家溝礦已廢棄20余年,之前這里堆砌的都是廢棄鐵渣,為改善周邊生態環境,避免發生地質災害,該縣投資1300多萬元,采取修筑擋渣墻、削坡分級、場地平整、表面覆土和整形處理等方式開展了集中治理。
下大力氣推動廢棄廠礦治理,只是蒲縣大力實施“生態、產業、景觀、興林、護綠”五大工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全力打造天藍、水綠、山青、地凈、空氣清新美麗宜居家園的一個側影。近年來,該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系統保護等工程,全縣共種植核桃樹10.6萬畝、連翹2萬余畝,打造出“蒲縣構樹”品牌;實施通道綠化、縣城綠化、村鎮綠化和縣城森林公園“身邊增綠”行動,全縣新增綠化面積2.2萬余畝,林木覆蓋率達59.01%,昔日“石山土蓋頭,坡陡巖裸露”的舊貌徹底換了新顏,全縣基本實現可綠化的國土面積全覆蓋;在大力推進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的基礎上,蒲縣還對流經該縣的昕水河實施了凈化提升工程,使昕水河蒲縣段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Ⅲ類標準。與此同時,該縣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探索構建起縣、鄉、村聯動的環長、路長、河長、林長“三級四長”模式,從根本上鞏固了大生態、大環保的良好局面。2020年1月至10月,蒲縣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287天,優良天數比例高達94.1%,在全市排名第一,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譽稱號。
如今的蒲縣,“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快車道,生態優勢更加明顯,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底色也更加鮮明,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康莊大道上,蒲縣越走越堅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