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29日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專家普遍認為,此舉有利于促進我國人口均衡發展。
1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緣何再次調整?
“中國的生育政策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始終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說。
上世紀70年代,為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緩解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我國開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重大轉折性變化。盡管人口基數大的基本國情未根本改變,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城市化率不斷上升、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增長等人口結構性問題也正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實現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至少兩個孩子),多年處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說,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年輕勞動力出現急劇萎縮,同時養老負擔加大。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有所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1687萬人,比2013年增加47萬人,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個千分點。在我國育齡婦女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出生人口與前幾年相比上升幅度比較明顯。
事實上,從單獨二孩的實施開始,國家衛生計生委就不斷強調這只是對計生政策的“逐步調整完善”。專家認為,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調整,保持了政策連續性,也體現了漸進性。
2 出生人口、性別比例、人口結構將發生哪些變化?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這是專家們的共識。那么,全面二孩實施后,我國人口形勢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十三五期間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的第一年,出生人口將出現2000萬到2300萬的小高峰。”原新分析認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從人口數量上來說總人口將適當增加,2029年到2030年出現最高峰值達到14.5億。十四五期間進入緩慢下降、逐步穩定的階段。預計政策實施后,人口更替水平將逐步達到正常的1.8左右。
他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對于人口年齡結構有一定的修復作用,對于人口素質的提升也將起到促進作用。
在人口專家陳衛看來,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與生育水平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關系。出生人口性別比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標,正常范圍是103至107。
進入21世紀后,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始終在119至121的高位間徘徊。2014年,出生人口性別比降到115.88,即每100名出生女嬰對應115.88名出生男嬰,回落到14年前的水平。“在高生育率條件下,即使存在強烈的性別偏好,出生性別比也不會異常,因為性別偏好基本都能得到滿足。”陳衛說,伴隨出生人數和生育水平的上升、生育意愿和性別偏好的弱化,我們有理由預計,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推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將出現長期下降并回歸正常水平的趨勢。
除了平衡出生人口性別比,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對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原新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到本世紀中葉可以使老齡化水平降低1.5個百分點,對于人口老齡化水平的短期和中期影響不明顯,而長期下降作用比較顯著。
3 全面二孩之后還有什么值得期待?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是否意味著生育政策的“句號”?“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賦予了新內涵,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新時期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說。
專家們認為,要實現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目標,在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同時,還應當研究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社會和家庭發展的政策,解除群眾的后顧之憂,使生育政策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要滿足群眾新的計劃生育健康需要,需要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拓展服務人群、轉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顧寶昌認為,應重新考慮一孩獎勵政策的持續性,同時處理好過去的遺留問題和失獨家庭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前的傳宗接代為主,到如今的優生優育,國人的生育理念發生巨大變化,全面二孩的實施,有助于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江西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吳鋒剛說。
據新華社
百姓心聲
政策放開,你還生嗎?
主生派 抓緊時間要老二
“一直都想再要一個孩子,現在政策出來了,時間上來得及,明年就要。”在湖北咸寧市一家事業單位就職的劉先生今年36歲了,他的愛人也在事業單位上班,兩人年收入合計在11萬元左右。“我和我愛人都是70后非獨生子女,如果國家計生政策再不調整,就趕不上生二胎了。”他說。
劉先生的孩子今年已經7歲了,一直是自己撫養,現在已經上小學了,對孩子的支出主要在教育培訓和吃穿上面,1年粗略估計一下在2萬元左右。“現在看經濟上能夠承受,不過在時間精力上確實會有一些障礙。”劉先生說。
盡管養育孩子的成本不低,一些在北京、上海生活的“70后非獨”也對這項政策表示歡迎。
在上海一家影視公司做營銷推廣的明然和做建筑設計的老公都是28歲,家庭年收入約40萬元。由于夫妻倆平時工作都很忙,奶奶從湖北來滬幫忙照顧1歲的孫女。孩子一個月的支出大概1500元左右,主要花費是奶粉、尿不濕、玩具、衣服。
“我們準備5年到8年內再要二胎,因為必須要先換一套能住得下兩個孩子的房子,”她說,“希望產檢簡單一點,早日實現社區產檢,不要動不動就往大醫院跑,排隊傷不起。”
搖擺派
政策完善再決定
“養老體制不怎么完善,老了去養老院確實有點擔心,要是不生,自己老了孩子一個人照顧不過來。”江西上饒市信州區70后市民繆慧一直盼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但真正放開了又很糾結。
繆慧說,以現在的年紀,難以承受高齡產婦的系列癥狀,父母年紀也大了,不可能像十幾年前生一胎時那么“給力”。而且保姆費用越來越貴,請個適合的太不容易,經濟、精力、身體都要考慮清楚。
她的第一個孩子已經上初中,如果現在開始備孕,過兩年大的讀高中,小的才出生,幾乎等于各自成長,“高中正是緊張的學習階段,再生一個孩子,大家都會分心,這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原來老盼有政策,現在盼來了,又有點糾結。這個年紀再生孩子,過去的工作基礎就要基本‘清零’,有很多朋友都勸我算了。”在一家報社工作的趙女士39歲,和老公都有姐姐,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裕。但是,由于愛人工作很忙,雙方父母又都年紀較大,趙女士在日常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一直在努力尋找平衡。“雇用保姆只能解決基本的喂養和看護,真正的教育還要父母自己用心,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趙女士認為,一些發達國家的“超長”產假以及允許父母雙方都休產假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助于全面二孩政策深入實施。
今年30歲的尚先生是一名警察,有個姐姐,非獨的經歷讓他覺得獨生子女養老的壓力太大,而且成長的過程中太孤單,他很想要兩個孩子。目前,他和在私企做主管的妻子每年大約有近30萬元的收入。兒子1歲3個月,自己撫養,兩邊的母親輪流來京幫忙帶孩子。養孩子的支出每個月2000元以上,主要是紙尿褲、奶粉、玩具、零食、服飾。“如果要二孩,在北京發展的壓力會變大,甚至有可能以后要離開北京。”尚先生的妻子說,北京的生育機構比較緊張,但是基本可以滿足需要。此外,兒童醫療資源比較緊張,孩子看病難,希望國家能解決這個問題。
拒生派
一個孩子足夠了
“堅決不會要老二。”今年37歲的金女士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她的愛人有個哥哥,她自己有個姐姐,目前夫妻二人帶著5歲的孩子與80歲的婆婆同住,家庭月收入在1.5萬元左右。“不要二孩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我不是特別喜歡孩子,其次是時間和精力上很難再負擔1個孩子。”金女士說,家里目前是標準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一方面老人年歲大了、身體也不太好,需要照顧,另一方面孩子正處于幼小銜接的階段,也需要家長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
經濟因素也是一項重要考慮。金女士目前每月養育孩子基礎費用為3000元,包括幼兒園費用、食品、服裝、圖書玩具和游玩費用,另外每年外出旅游的費用約在1萬至1.5萬元。“隨著孩子的成長,養育和教育孩子所花費的金錢也在不斷增加,經濟的壓力確實不小。”她說。
金女士給記者細細算了一筆賬,北京的公立幼兒園每月收費1000多元,私立園都要在幾千元以上,如果期望孩子進入質量較好的幼兒園,還要交納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的“擇園費”。幼小銜接過程中學前班的費用有幾千元的暑期班,也有萬元級別的1年班。此外,醫療費用也不少,給孩子看個感冒啊,看個牙啊,一次花幾百元很常見。若是想再培養點興趣愛好,一節鋼琴課最少也要250元左右,1學期的圍棋課少的也得8000元。“到了初高中階段,各種學科補習提高班是按學科收費的,1年1科至少要1萬元,現在不上任何學習班而能順利升上理想高中和大學的孩子是鳳毛麟角。”說到這里,金女士更是覺得一個孩子足夠了。
據新華社
新聞背景
我國生育政策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1971年,國務院批轉《關于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強調“要有計劃生育”。在當年制定“四五”計劃中,提出“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
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國計劃生育匯報會提出“晚、稀、少”的政策。“晚”指男25周歲、女23周歲以后結婚,女24周歲以后生育;“稀”指生育間隔為3年以上;“少”指一對夫婦生育不超過兩個孩子。
1978年3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計劃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載入我國憲法。
為完成在20世紀末把人口總量控制在12億以內的目標,1978年,中央下發《關于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報告》,明確提出“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最多兩個”。
1980年9月25日,黨中央發表《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198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照顧農村獨女戶生育二胎。
1984年,中央批轉國家計生委黨組《關于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匯報》,提出“對農村繼續有控制地把口子開得稍大一些,按照規定的條件,經過批準,可以生二胎;堅決制止大口子,即嚴禁生育超計劃的二胎和多胎”,即“開小口、堵大口”。
2002年9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進入21世紀后,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力持續問題、老齡化問題、人口結構性問題等開始顯現。
2012年末,我國大陸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截至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經達到2.0243億人,比上年增加853萬多人,占比接近總人口的15%,上升了0.6個百分點。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明確了生育政策調整的重要意義和總體思路。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