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 智能 綠色 服務
本報太原2月21日訊(記者 王龍飛)“十三五”時期,我省將促進裝備制造業向“集聚、智能、綠色、服務”方向轉變,為山西新型工業化進程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支撐。近日發布的《山西省“十三五”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省裝備制造業要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新興領域加快布局,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國際化水平取得明顯提高,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規劃》確定了具體發展目標:產業規模平穩較快增長。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500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1.8%,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1.3,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達到10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達到100戶;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積極推進制造業智能化,重點骨干企業智能化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以上,關鍵工序數字化率達到50%以上;裝備制造服務業初具規模。現代裝備制造服務業不斷壯大,重點骨干企業服務業銷售收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總額達30%以上;國際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在傳統優勢領域培育3~5家創新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裝備制造企業,跨國經營水平居行業領先水平,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省將加大對重點產業鏈有效投入,提高產業技術含量和裝備技術水平,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煤機裝備、重型機械、汽車、紡織機械、液壓系統及元器件等六大傳統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大力挖掘產業潛力,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煤層氣裝備、電力裝備、煤化工裝備、節能環保裝備、通用航空裝備六大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產業支撐。重點利用我省能源、原材料及軍工企業的產品優勢,提升電子智能裝備、基礎工藝裝備、材料深加工產品、特色軍工產品、農業機械等五大特色產業,增強產業競爭能力。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