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決勝2020】山西:美麗,我要美麗

2020-12-26 11:23:49 來源:黃河新聞網   瀏覽次數: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始終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還大自然一個綠水青山,給老百姓一個美麗家園。”回望2020,山西拼盡全力,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年,山西的美麗事業步履堅定,更上層樓。

低碳減排,擦亮藍天

“大同藍”漸成大同市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空氣質量關乎民生福祉。2020年,山西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治理,加大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和關閉退出力度;5月6日,提前完成33個行業13237家企業排污許可證清理整頓工作;6月7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日印發《關于加強臭氧污染應急管控工作的通知》,對臭氧污染應急管控工作進行具體安排;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截至11月,山西400余萬戶居民用上“清潔取暖”,煤煙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決定從2021年1月10日起實施試行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政策,規定對未按要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省內鋼鐵企業,其生產用網購電量實行用電加價政策,直至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并通過評估監測后停止加價……

臨汾隰縣陽頭升鄉居子村油葵與藍天太“般配”。攝影/石書民

減排治理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2020年3月,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6.7%,保持了持續改善的良好勢頭,全省11個設區市無一出現重污染天,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為采暖期單月歷史最高值。5月,全省PM2.5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最好水平,全省藍天保衛戰夏季攻堅行動初見成效。10月11日,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01,同比下降10.9%;PM2.5平均濃度達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優良天數比例70.1%,同比提高9.9個百分點。

圖為晉城龍灣公園 攝影/張少毅

當下是“十三五”時期的最后一個秋冬季,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個秋冬季。進入12月以來,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8%,優良天數卻上升了6.7%。“今年冬天藍天特別多,心情特別好”成為人民群眾共同的感受。

聚焦源頭,保衛碧水

五一期間,太原蒙山景區已經干涸30余年的寺依泉泉水復流。攝影/楊潤德、崔莉霞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所以改善汾河水就是改善黃河水。4月15日,省長、省總河長、汾河河長林武深入太原、呂梁、晉中,調研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出席汾河流域國考斷面水體全面消除劣Ⅴ類攻堅推進會。山西建立了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情況通報機制,每月對相關情況進行通報,數據顯示,6月,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其中Ⅰ-Ⅲ類水質優良斷面達5個,Ⅳ類3個,Ⅴ類5個,累月及單月水質均創歷年同期最優。

從空中俯瞰,綠地、汾河、大橋交相輝映,氣勢磅礴。攝影/王彥軍、賀子毅

作為省會城市,又位居汾河中游,太原市的水污染問題曾廣受關注。5月9日,省長林武深入汾河二庫、蘭村水文測站,調研汾河水源地保護和生態補水工作。今年,《太原市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工作攻堅方案》出臺,通過綜合治理城鎮生活污水、深度治理工業企業廢水、科學防治農村水體污染,1至6月,太原地表水綜合改善率38.99%,名列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九。太原市還加快實施汾河四期濕地建設,讓汾河景區繼續北延約10公里,使汾河太原城區段實現全生態治理。

2020年9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山西:汾河水在變清》一文。

2018年至今,山西相繼出臺了《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總體方案》;發布了《關于堅決打贏汾河流域治理攻堅戰的決定》;審議通過了《汾河流域生態景觀規劃》。山西全省以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為抓手,統籌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堅持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及功能開發有機結合,以水利工程為基礎,以生態建設為主軸,打造從源頭到入黃口、城區與農村有機銜接、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讓母親河更健康、更靚麗。下一步,為了守護好山西的“母親河”,山西將在15年內投入870多億元進行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和城市環境建設。

因地制宜,守護凈土

圖為雁門關饅頭山省級森林公園。

國土綠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6月份,《山西省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工作導則》印發,要求重點在“兩山七河一流域”(太行山、呂梁山,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黃河流域)涉及的退化、沙化和鹽堿化草地,撂荒棄耕地,林下間隙等區域,實施林下種草、退耕還草等措施修復生態。

6月14日,山西永和縣乾坤灣風景區一瞥。攝影/王穩鎖

創新思路,我省以高質量國土綠化助力生態產業提升,頒布施行《山西省經濟林發展條例》,在全國首創以立法促進經濟林發展;建設干果特色經濟林基地52.65萬畝,完成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200萬畝,推動5個縣域經濟林品牌評定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運城市絳縣“絳縣山楂”升級認定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拓展生態扶貧,過去3年每年惠及52萬貧困人口,增收10多億元。

俯瞰陽泉市盂縣梁家寨鄉駱駝道村,層巒疊翠。

9月16日,山西下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通過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推進黃河流域防護林和環京冀生態屏障建設,目前,全年營造林400.8萬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山西正被越來越多的綠色所覆蓋。同時,我省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目前11個市全部建立污染地塊名錄。

能源革命,共享綠色

太原市杏花嶺區金剛里小區紅、綠、藍、灰“四分類”垃圾收集點。圖片來源:中共太原市杏花嶺區委宣傳部

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一年。2020年1月,省政府第270號令頒布了《<山西省環境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為全省上下規范、法治保護生態提供準則。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作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6月1日起正式施行。

6月,山西省首個校園生態環保科普體驗館“落戶”長治。圖為學生穿戴環保服裝。

10月21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指出,全省11個設區市建成區,公交車中新能源車和清潔能源車占比達97.2%;巡游出租車中,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占比為100%。12月18日,從山西省發改委傳來消息,該委聯合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全省各設區市積極參與綠色出行創建行動,確定了我省參與綠色出行創建的城市為太原、大同、陽泉、晉城和臨汾市。到2022年,這五市的綠色出行比例要達到70%以上,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0%。

初夏時節,位于長治市平順縣城東南部的神龍灣村一片綠色世界。攝影/張永清

今后,山西將積極謀劃“十四五公交車、出租車和網約車”新能源車更新替代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推動人口較多的縣(市、區)公交車、出租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鼓勵網約車使用新能源車。

回顧整個“十三五”,山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始終堅持高標準保護,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交出綠色發展的亮眼成績單,為高質量轉型奠定堅實基礎。展望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共同期待更加美麗的山西!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锦州市| 远安县| 扶绥县| 雷州市| 平谷区| 翼城县| 格尔木市| 紫阳县| 澄城县| 云阳县| 天台县| 迁西县| 思茅市| 惠安县| 深泽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河源市| 楚雄市| 东台市| 古浪县| 浦东新区| 理塘县| 长宁区| 鱼台县| 宁武县| 新营市| 紫云| 普陀区| 黄石市| 三亚市| 深圳市| 封开县| 密山市| 建昌县| 湟源县| 双桥区| 东宁县| 阳江市| 麦盖提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