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黃河新聞網記者深入基層,扎根群眾,圍繞山西轉型發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等方面進行采訪報道。反映山西各地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定格三晉大地全面小康“晉歡顏”。
文明村現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衛榮(左一)與文明村原黨支部書記徐永發(左二)進行交流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張李鵬 左雷雷 戴慧能)三月天,春意融融,微風拂面,行走在山西省曲沃縣里村鎮文明村,視野開闊,干凈整潔,處處欣欣向榮、蓬勃向上。
此村雖叫文明村,但在過去因土地貧瘠被戲稱為曲沃縣的“西伯利亞”,又因村里人心不齊、村貌不潔被戲謔“文明村不文明”。現如今,村子舊貌換新顏,產業豐文化興,村民小日子過得樂呵呵,文明村成了名實相符的“文明村”。
“現在的村委會是重新修建的。”69歲的原黨支部書記徐永發,邊走邊對記者講述該村近年來的變化,幸福、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文明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設施便民
談到這些年的變化,徐永發羅列了一大堆,而最實在的,莫過于基礎設施的改善。
“我們這里常年干旱少雨、農作物廣種薄收。”徐永發回憶道,“那時候村民都是靠天吃飯,莊稼干旱缺水不長苗,看著只能干著急。”
“想要發展產業,水利設施是關鍵,文明村這么多的耕地不能閑置,而農業種植必須解決水的問題。”文明村現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衛榮告訴記者。
2008年,高衛榮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解決“水”的困擾。在多方努力下,該村先后鑿出350米和410米兩眼深井,一舉解決了飲水難、灌溉難的問題,聚了人心,興了農業。
“我們現在也使用天然氣,和城里一個樣。”文明村村委委員、婦女主任苗紅愛在一旁補充道。
近年來,在高衛榮及村兩委班子帶領下,文明村相繼完成了村口牌樓、村委會辦公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通天然氣等硬件基礎場所建設,相繼完善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活動室、農業理論技能講學所、便民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退役軍人服務站、農家書屋等學習活動場所,還成立了民事調解委員會、志愿者服務隊、民兵應急連、道路交通安全勸導隊等基層服務隊伍,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村志愿者服務隊
文化惠民
美麗鄉村,不僅需要“顏值”,更需要“內涵”。如今的文明村,路面硬化了、環境整潔了、健身器材齊全了、村民精氣神足了,全村百姓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2018年3月8日,文明村正式成立了文明志愿者服務隊,全村21名黨員率先垂范,全部加入。目前,該支隊伍已發展隊員100余人。
自成立以來,該服務隊相繼開展了“我為爸媽洗次腳”“我為村莊建設出點力”“走進里村敬老院”“為周邊5村老年人進行身份認證照相”等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實實在在服務鄉梓,百姓受益。
苗紅愛介紹,該服務隊建隊一年多,開展了大小志愿服務活動近40場,服務隊就像流動的“文化加油站”,活躍于各個村居,處處播撒傳統文化種子,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2020年,文明村開辟“文化墻”作為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有效載體,圖文搭配,一畫一風景,一墻一新意。繪制內容涉及勤政廉政、誠信孝義、文明行為規范等,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據了解,該村多次獲得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老齡工作先進集體和臨汾市“婦女之家”示范點等榮譽稱號,高衛榮等人也先后榮獲臨汾市文明家庭、臨汾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葫蘆長勢喜人
產業富民
基礎設施齊全了,人居環境改善了,如何富民?這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兩年,村里已經擁有了磚廠等企業,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眼下,曲沃智慧果蔬示范區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全縣現代農業的創新格局已經形成,“一村一品”新業態正如火如荼向前鋪展,大家深知:要致富必須有項目,想發展還得靠產業。
經文明村兩委班子多方考察,流轉土地120余畝,該村組建了愛心葫蘆園,種植“山西大亞腰”葫蘆。聘請農業專家統一指導種植施肥、測土配方,確保葫蘆品質。產品由山東、河北企業按照市場價實行統一收購、統一銷售。
該園區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吸納部分婦女就近務工。同時,葫蘆園里還養殖奶羊、種植蔬菜,形成立體產業模式,鮮奶和蔬菜免費供應給困難群眾。
如今,該村已將發展目光放在葫蘆產業鏈的延伸和農旅融合上。將葫蘆經過掛皮、晾曬、打磨以后,制作成工藝品進行銷售。同時,依托葫蘆特有的文化魅力以及鄉村旅游、農家樂等新業態,打造有品味的葫蘆景區,吸引更多游客。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如今的文明村已經名副其實,干群連心,新的希望在這片土地升騰,正蹚出一條鄉村振興奮進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