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做好民生工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2023年,我省“人人持證、技能山西”建設進一步深化,公益性零工市場實現縣縣全覆蓋,城鎮新增就業和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快于經濟增速,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顯著增長,實施高等教育“百億工程”,加快健康山西建設,17項民生政策實現提標擴面,12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老百姓底氣更足、笑臉更多、生活品質更高。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精準有效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持續促進居民增收。要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國有企業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穩定擴大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要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搭建創業載體、減免場地租金等政策,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圍繞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實施訂單式、項目制培訓,不斷提高技能人才比重,推動特色勞務品牌建設提質增效。要擴大以工代賑項目吸納困難群眾就業規模,做好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就業兜底幫扶工作。
公共服務是改善人民生活生計、提升人民幸福感的主要手段之一。要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圍繞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發展銀發經濟,有效擴大老年產品和服務供給。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縱深推進高等教育“百億工程”,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提升“雙一流”建設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統籌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深入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全面加強教師人才隊伍建設。要高標準抓實強醫工程,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做強國家級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打造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升級版,深化疾控體系改革,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要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推進參保擴面,提高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參保率、繳費率。要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要穩妥推進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完善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政策,深入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管理服務。要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低保和困難家庭保障扶持措施,探索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幫扶”有效銜接機制。要推動實現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打通政策和服務最后一公里。
高質量發展最終目的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要把更多的公共資源投入到民生領域,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民生領域,以更加務實的舉措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兜”住最困難群體,“保”住最基本生活,“增”進最廣大群眾的民生福祉。
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