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養花樂趣
鐘芳
母親今年已經七十歲了,依然喜歡花花草草,左一盆右一盆地擺滿整個陽臺,養花成了她夕陽時光的一部分,既美化環境、陶冶性情;又鍛煉身體,使生活充實。
前幾年家里買了新房子,母親對陽臺情有獨鐘,正好成為她的小花園。每年,母親都要買回大大小小的花盆和花苗,再去鄉下挖來蓬松的腐葉土壤,又用自家產生的殼渣、茶葉之類的生活垃圾制成天然有機肥,提供花的營養。
每天母親忙完了家務,都要給花卉澆澆水、松松土、剪剪枝,把汗水和心血全部融進愛花和護花之中。每次回去,我都看見她蹲在陽臺上侍弄花草,熟練地翻起每一樹花的苞蕾和葉片,上下反復看個不停,哪怕一只很小的蟲子也不放過。“在我眼里,這些花草就像孩子一樣,有喜怒哀樂,需要人疼愛。葉面光亮,花朵鮮艷的,那就是精神飽滿,等著有人來陪它;要是病了,它們就會耷拉著腦袋,仿佛在抗議;病好了,它們又會郁郁蔥蔥地生長,給我們送來一絲清新的空氣,一縷溫馨的芬芳。”母親笑著對我說。她說,養花弄草已經成了生活習慣,這么多年跟花花草草打交道,心情愉悅。
“女為悅己者容,花為悅己者開。”花草是有靈性的生命,也是有情有義之物。母親把花當做自己的孩子來養,花也好像通曉她的盛情,我家的陽臺上總是一年四季綠意盎然,花枝招展,芬芳四溢。秋季,桂花、菊花爭俏,紅的、黃的、白的、紫的、粉的,朵朵小花點綴在一片片綠葉叢中,開得繁茂、潑辣而熱烈,一屋的香鋪開來,沁人心脾。人在屋里走,呼吸間都纏繞了花香,別樣溫馨,格外舒暢。偶有客來,他們總喜歡一邊欣賞母親的花花草草,一邊連連贊嘆:“與花草常相伴,你們有福了。”
花木中,母親最喜歡的要數金邊吊蘭了。它們葉片細長柔軟,兩邊是白色的金邊,中間是翡翠的碧綠色,從葉瓣中抽出一綹綹的細枝上,開起了許多米粒般的細小白花,淡黃的蕊、粉白的瓣,微張著,像小喇叭,在蒼翠中點綴著閃耀。花謝以后,枝節處就開始分枝,萌發出一簇簇帶有氣根的小吊蘭,這些小吊蘭郁郁蔥蔥,懸弧垂吊著,婀娜多姿,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母親喜歡吊蘭,不僅因為吊蘭的生命力強,四季常綠;而且還能凈化室內空氣,吸收有害物質,減少空氣中的細菌含量,這就相當于在家里安裝了一臺“負離子”凈化器,起到空氣過濾的作用,使室內的空氣變得特別清新。
因為有花草的誘惑,很多鄰居、朋友都喜歡到我家里去玩。在母親介紹花草的間隙,鄰居羨慕不已,起初要花草種子,再分幾株教他們自己培養,后來有時整盆花相贈。母親總是笑著答應。母親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普普通通的花草能博得大家的喜歡,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老舍在《養花》一文中這樣寫道:“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養花之樂也豐富了母親的晚年生活,讓她每天過得有滋有味,我們作為兒女的也感到特別幸福和滿足。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