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沒有‘(雙組份)水性木器漆項目’的成功,公司估計早垮了。”說起科研專利,臨汾鐵環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茂紅仍心有余悸。需求低迷,傳統油漆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冬天”。如何才能突出重圍?組織力量,研發生產水性木器漆,殺出一條血路。多年的科研積累,讓這個山西有名的油漆企業終于攻克了降低食用乙醇含量、底漆泛白等技術難題,研發成功環保節能性能好的水性木器漆,填補了國內同行業空白。隨著產品打入日本等國際市場,公司已發展成為產品種類達400多個、年產值超過7000萬元的“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不僅“救”了“命”,還“扶壯”了企業發展。
時值寒冬,臨汾市鵬泰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安心頭卻格外熱乎。2015年,該企業憑借5項科研專利和精湛的生產技術,一舉拿下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殊榮,產品遠銷土耳其、日本及中東等地。
奧格姆食用菌有限公司、三盛合醋業釀造有限公司等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攻關,加快研發生 物農業產業高端產品,力爭獲取并轉化一批標志性成果,實現產品提檔升級,建滔萬鑫達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快了對粗苯、甲醇等產品后續副產品的研發,以科技創新延伸產業鏈條……
經濟新常態下,襄汾縣將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振經濟發展的“金鑰匙”和“先手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厚植科技創新土壤,著力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創體系,激活了區域經濟提質增效源動力。
襄汾縣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低碳創新行動計劃”,先后修訂實施了《襄汾縣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獎勵辦法》《襄汾縣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獎勵辦法》,完善實施了《襄汾縣專利獎勵辦法》。加大政府投入、保證科研經費足額到位,政府科技投入由740萬元增至1100萬元,占到了本級財政支出的1%。做好項目申報,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投資,吸納民間資本,探索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科技投入機制;增加企業科創人才培育密度,幫助企業采取自建或聯合高校院所共建等方法,建立研發機構、爭創各類科技品牌;指導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開展創新活動、保護創新成果;兌現專利獎勵資金,激發企業、個人研發、申報專利積極性。
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日益健全的科創體系,成了襄汾一二三產業新品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增強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活力。
侯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鐵環漆業年科研投資逾百萬,鵬泰偉業有限公司科研投資累計達3000萬元。全縣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增至13家,市級科技創新型企業增至10家。全縣2015年申請國家專利100余件,企業研發機構增加了一倍……隨著一項項政策相繼落實,襄汾縣一大批企業在科技創新浪潮的奔涌下,點燃了飛馳“引擎”,暢通了發展“脈絡”。
恒泰制動器有限公司憑借“高碳低合金材料制動盤、制動轂上的應用”這項國家專利,開發了制動盤、制動轂等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同行業空白,實現了產業化生產,躋身于中國重汽集團及國外名車制造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列。
高升玉米研究所潛心研發的“玉米葉齡管理模式”獲國家發明專利,依此管護的玉米畝產高達850公斤,贏得了贊比亞等國專家的觀摩、好評。唐人居古典家居有限公司將尖端科技設備與傳統制作技藝有機結合,制作出集藝術性、實用性于一體的晉作家具,享譽全省、暢銷全國。
侯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團隊以收集、分析杏鮑菇不同生長環境、生長階段各類數據為基礎,研發出了食用菌種植大棚、食用菌出菇房、食用菌原料清洗自動噴灌帶清洗系統、出菇房節能換氣裝置等多項專利技術,使杏鮑菇從菌棒培養到包裝裝箱全程自動化、數據化操作,實現了增產增效,僅出菇房節能換氣裝置一項專利技術,就可增產13%。目前,該企業所產杏鮑菇已獲得農業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和山西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15年全年日均產銷杏鮑菇達12噸,銷往陜西、河南、甘肅等地。
科技創新,正改變著襄汾經濟的基因,成為襄汾經濟提質增效的強勁引擎。(張建華 陳曉璐 鄭少婕)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