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吉縣圍繞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以“專職聯格長”為抓手,建立起“三支隊伍”,確立了“三項機制”,極大地提升了綜治網格化建設信息化、規范化水平,為基層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建“三支隊伍”,開啟網格化管理“新鑰匙”。針對城區,該縣建立專職聯格長隊伍,確保重點區域專人專職。以城區綜治網格為基礎,對社區網格進行了聯片優化,建立了聯格區,將3-5個社區網格聯片組成大網格,設立聯格長,聯格長專人專職,統管聯格工作。針對農村,完善兼職網格員隊伍,確保網格管理全覆蓋。推進綜治網格化隊伍建設,鄉村是基礎。以鄉村兩級綜治中心為軸線,從村“兩委”人員,大學生村官,各職能部門在村辦事員,離退休返鄉人員,返鄉農民工,鄉村能人、名人及其他相對素質較高的人員中,建立兼職網格員隊伍。面對全社會,擴充志愿者隊伍,確保網格管理無縫隙。為了保證網格內信息反饋24小時無空白,該縣建立了一支以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樓院長、社區群眾、行業工作人員等為主體的志愿者隊伍,利用微信群、隨手拍、綜治中心終端等形式,及時上報耳聞目睹的身邊事,使大量的8小時之外的治安隱患和矛盾糾紛第一時間能及時反饋到綜治中心,為解決社會治安問題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為處置隱患糾紛贏得了時間,避免事態擴大,釀成大事。
立“三項機制”,筑牢網格化管理的“壓艙石”。建立進入退出機制,該縣結合實際,嚴明進入退出機制,確保選聘的人員能勝任工作。縣綜治辦制訂了詳細的選聘招錄方案,明確了標準、程序、目標、要求等,通過考試、復試、考察等形式,擇優選聘隊伍。對聯格長、網格長制定了具體量化的工作目標要求,根據上報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處置時間的效率和效果納入計分考評。實行考核末位淘汰制,對連續三次考評末位的予以辭退。建立能力提升機制,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逐步地提高聯格長、網格員甄別信息處置事件的素質能力。建立經費保險機制,利用“政府兜底、部門眾籌、社會補充”的模式,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促進網格員隊伍穩定、縣政府每年拿出40萬元,作為基礎經費,專門用作網格隊伍的工資補充和獎勵。結合部門職能工作進網格的需求,將計生、食藥、消防、住建、人社、交通、農業等涉及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工作納入了網格化管理中。
匯“三大成效”,形成網格化管理“力量源”。該縣織密社會風險預知預警的“信息網”,通過網格、行業、社會三大信息渠道,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對社會治安隱患、矛盾糾紛和公共安全的無縫隙搜索,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空白點。今年以來,該縣綜治中心每月收集的信息穩步回升,月平均受理 事件627件,涉及到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矛盾糾紛等方面,有效信息達到98%,避免了重復勞動和無效勞動,提高了網格信息的價值度,為治安防范化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提升社會治安隱患的“處置率”,聯格長隊伍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綜治信息的處置率,由過去的68.8%提高到96.4%,解決了過去處置率低下,根治不絕、總是反彈的頑疾。增強基層平安聯創共建的“聚合力”,該縣建立行業工作進網格,實現網格信息的深度融合。通過縣、鄉、村、單位四級中心,“網格+”和分流處置的綜合運用等模式實現了信息聯通、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服務聯動。補齊了源頭信息缺失、基層力量缺乏、服務管理缺位的短板,做到了社會治安在格中完善,平安建設在格中深化,便民服務在格中延伸,法治環境在格中優化。
目前,吉縣聯格長、網格員、平安志愿者三支隊伍相輔相成,齊頭并進,已初步形成了“網格員抓點,聯格長抓片,志愿者抓面”的無縫隙、全覆蓋的網格化管理格局。今年以來,共計上報信息9396條,處置9002條,處置率96.4%。逐步使網格“辦小事、報大事”、部門“辦實事、解難事”成為常態,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