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臨汾大地,銀裝素裹,雖然寒風蜇人,但心里暖意融融。
“這幾年,俺臨汾變化大了去了,到哪兒也覺著不如俺這兒好。”近年來,在轉型綜改攻堅中,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民生改善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走上備用公交車,頓覺溫暖如春。“外面太冷了,備這么一輛避寒的公交車,真是想得周到!現在誰還自己開車出去啊,公交多方便貼心!”在車上候車的王女士欣喜地告訴記者,現在公交車直接通到她家門口。
“百姓事無小事。”臨汾市長岳普煜介紹,近幾年,市里把改造老舊路、打通斷頭路、建設主干路作為重中之重。同時,臨汾高鐵西客站、城西客運站等重大交通設施已建成運行;臨汾民航機場即將開航,全市立體交通網基本形成。同時加大了群眾急需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種公共設施建設,城市功能正全面提升。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04日 14 版)
政府周到,百姓有依靠
“沒有市里這么好的醫院,俺這老命就麻煩了。”走進嶄新的臨汾市人民醫院監護病房,60歲的王桂香坐起來一個勁兒地感慨。老人家住臨汾市安澤縣,心臟這回發作的厲害,來這里被診斷為心衰竭。住院后大夫、護士“把俺珍貴得比自己的娃們都上心”,再過兩天就能回家了。
“我也是因心臟病住進來的。咱市這新醫院設備不比北京的差,估算8000塊左右就能出院。”隔壁監護病房78歲的唐碧讓老人說,她的心臟是老毛病了,以前去過北京兩趟,來回折騰,去一次就得花兩萬塊左右。這回醫院在家門口,看的及時,才5天就感覺好多了。
去年10月,投資10億元新建的17萬多平方米、1500張床位的臨汾市人民醫院正式投入使用。市里還不惜投資購置了飛利浦1.5T核磁共振、實時四維彩超等一批世界先進設備,醫療條件上了一個大臺階。
看病、上學都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當緊的心頭大事。臨汾市委市政府始終當做頭等大事來抓。群眾看病上學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在我們臨汾最新最氣派最漂亮的建筑肯定是醫院和學校。”這是臨汾百姓逢人總愛說的話。
“我們學校可漂亮,教學設備條件又齊全又好。”臨汾鐵路中學高三學生王瑞琪略顯羞澀地說,她高一前一直在老家汾西念書,條件也差,一家人都干著急。現在來到新鐵中,明年就要高考,目標是北大。
聳立在汾河西岸的臨汾新一中,是臨汾學子最向往的學校。這所投資近3.8億元、面積近16萬平方米的中學,是臨汾市規模最大的寄宿制學校,每年有數百名優秀學生輸送到全國各大學。
市委書記羅清宇動情地說,看病上學是關系百姓健康和國家未來希望的大事。多年來,看病、上學一直是群眾的心病,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心病。近幾年,市里痛下決心抓了醫院和學校的建設,已有了很大改善,但還需要不斷提高。
房子住得好,錢還掙不少
來到臨汾市堯廟鎮郭村新村,天已全黑,但社區里依然燈火通明。“村民都想在新樓房里過年,都在晝夜趕著裝修。”郭村黨支部書記喬勇說,郭村新村改造項目占地近539畝,總投資20多億元,市里多方籌措下了大力氣。
走進村民李咼東的家里,看到裝修已近尾聲。“原來在村里住著大雜院,冬天得自己燒煤取暖,用水用電都麻煩,現在一張卡都解決了。”正在擺放紅木沙發的李咼東說,他以前一年也能掙些錢,但住得邋遢別扭。如今城中村一改造,300平方米的破院子,政府給換了4套共500平方米的樓房,還按每人10平方米標準分了40平方米門面房,“光靠收租子就小康了!”
這是臨汾市城中村改造的一個縮影。近兩年,全市已投入資金20億元,拆遷面積17.7萬平方米,新建面積60萬平方米。百姓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同時,市里還不斷加大對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汾河治理無疑是最大的亮點。漫步在樹木蔥蘢曲徑通幽的汾河兩岸,觀賞著掩映在綠樹中的鼓樓、堯廟、華門、九州廣場、望河樓、彩虹大橋,你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重污染的臭河灘,而今這里已成為人們散步、休閑旅游娛樂的好去處。“我們汾河公園那才叫漂亮,不去看看,你肯定得后悔。”臨汾人見著客人總會自豪地提醒。
住得好,還得住得起,安居樂業才是目標。“在市里的支持下,我們的校企培訓合作成果明顯,95%的人通過這里都能找到對口工作。” 臨汾高級技術學校副校長周敬東說,他們技校僅焊工、數控等技能培訓,每年就能幫助1000多人就業。
去年以來,臨汾市采取各種措施保就業,保民生。“市委市政府攻堅克難,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年就業任務的90%多。同時增加了8000個公益崗位進行兜底,保證零就業家庭全覆蓋。”
百姓事再小也不小,方便管用才叫好
走在臨汾市區,時不時總能看到一個醒目的標識:如廁處。“幾年前,市區尷尬的事情常有:方便之事不方便。”市政部門的同志笑著說,現在那事不會再有了。
近年來,臨汾不斷建設完善城市公共設施。近幾年,投資1.4億元,共建設高標準公廁336座,基本解決了市民和來客的“方便之事”。
臨汾市的公交同樣讓人眼睛一亮:短短4年間,新增純電動、混合動力公交車353輛,新增線路9條。市交通局長張學偉介紹,所有線路都實現了零距離轉乘,而且只轉乘一次就能達到所有公交線路上的任意一個站點,公交站點實現了市區500米全覆蓋。
在市人民醫院前大道邊的站牌前,記者看到一輛停放但開著暖氣的公交車。見記者不解,公交公司負責人楊會平解釋說,考慮到醫院、學校、機場、火車站等處都是人多又著急的地方,特別是老弱病殘經不起風吹日曬和寒冷,公司就統籌安排,既延長了早晚運行時間,又都停放了備用公交車,大家可以在車上候車。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