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文化融入教育創新的主課堂
張楊管
臨汾一中素以學風濃、校風正、質量高而享譽華夏堯都、三晉大地。走進臨汾一中,首先映入眼簾的除了一座座樣式別致的連廊樓體,一處處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還有隨處可見的樓頂發光字體、書法繪畫走廊、校園文化展板,這些著實讓人們感受到了這所省級示范名校所散發出來的濃郁文化氣息,特別是120年學校歷史沿革的紀念展示和各種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對優秀文化的傳承,無不彰顯這所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蘊與豐富內涵,無不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醉人醇香與獨特氣質,無不發揮著潤物無聲的生機活力與發展潛力。漫步校園中,倍感知識的崇高和對文化的深深敬意,書香四溢、韻味濃郁的文化氛圍讓人步移景換、目不暇接。
創建于1896年的臨汾一中一路走來,擁有厚重深邃、奮進創新的傳統文化。這里曾經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彭真、賀龍戰斗過的地方,這里誕生了臨汾第一個黨支部,一大批師生投筆從戎,走上了抗日前線,為抵御外侮,奮戰疆場;從這里走出一大批像張振山、鄭社奎等卓越的校友,為民族的解放、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悠久的歷史文化、光榮的革命傳統、眾多的英雄楷模,以其強大的感召和無聲的潤澤,鼓舞著、滋養著代代一中人。2011年學校遷建新址,踏上了更加壯闊的新征程,如何將校史文化植入新的校園,如何使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打造教育文化名校?成為學校需要首先破解的課題。
從管理文化切入,引入源頭活水
管理是行為是行動,管理文化是生成是積淀。
健全職代會,引導師生員工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管理服務層從德能勤績廉的個人層面和作風、效率、責任、執行力等方面評價考核,將精細化管理常態化。為使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民主,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在圖書館、會議室、辦公室、各層樓道等場所增加了不同主題、富有警示教育意義的展板,營造服務育人氛圍。健全年級教師聘任制度,在年級內部實行“分部管理、合作競爭”的管理機制,通過部與部、同學科老師之間的比學趕超,增強年級領導和教職員工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激情和動力。
以行為文化建設為龍頭,突出育人實效
改革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永恒動力,是學校發展的新引擎。學校在堅持入學教育、自主管理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等常規管理和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元旦聯歡、畢業典禮等主題活動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為校定節日,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積極參與到適合自己的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學校活動的新常態,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旋律,講好“一中故事”,傳遞“一中聲音”,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演講活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作文競賽等等,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學校每年拿出一定名額招錄籃球、足球、田徑等特長生,游泳館已經面向學生開設了游泳課,啦啦操、藝術操全校推廣。全校學生熱愛體育運動,在搏擊和挑戰中鍛煉體育精神,已經成為一中時尚。
以開放的教改創新為推手,示范引領共同發展
只有開放辦學,文化的力量才能更強大,教育的改革才能更深入。臨汾一中堅持開放辦學,深化內外交流互訪,與臺灣景美女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連續三年,景美女中派出師生與臨汾一中師生互動交流。與美國友好學校不斷加強師生交流互訪,拓寬了信息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大教研活動,創造精品課堂系列學術論壇。與古縣一中、安澤一中、隰縣一中、浮山中學、蒲縣高級中學五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或對口幫扶協議,在學校連續四輪的“優質高效課堂”大賽中,六所學校老師共同聽課、共同評課、共同教研、共同提高。與山西各市26所知名高中強強聯手,成立“三晉聯盟校”,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著力打造精品課堂、精品課程、精品活動,致力師生成才、學校成名、教育成功。
以環境文化建設為抓手,提升辦學品位
用名校的文化積淀和凝聚力豐富學校的精神文化內涵。統一學校形象標識,規范使用校名、校址、校徽、校旗、校歌;規范校內建筑、道路與景觀命名,逐步完善具有學校特點的形象標識體系。將百年前鐫有學校名稱的石碑鑲嵌到辦公樓大廳的墻壁上,增加學校歷史厚重感。“辦三晉名校,創中華一流,育創新人才”“尊師、勤懇、刻苦、攀登”“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發展陽光體育,建設活力校園”等一系列勵志標語安裝到辦公樓、圖書藝術樓、教學樓、餐廳、運動場、體育館等樓頂,昭示目標,激勵師生。
生態校園的建設,系統的校園人文景觀,向人們講述著學校發展變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暢想制高點”主體雕塑、蓮花池、荷花噴泉、文化浮雕墻和石榴園、牡丹園、玫瑰園等數十個文化園林景點讓學子文教結合,受益其中、樂在其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了學生的一生幸福”。該組織期待更多人因教育改革改變命運,期待教育破解更多的幸福人生“密碼”。百年老校臨汾一中在120年的風風雨雨中,堅持文教結合,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在歷史傳承中創新教育,走出了一條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創新發展的新路。
(作者系臨汾一中校長)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