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一條主線 實現振興崛起
——六論深入貫徹落實市黨代會、市“兩會”精神
本網評論員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圍繞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并把它作為今后五年主要工作任務的首位。市委、市政府將供給側改革擺在經濟工作突出的位置,意味著供給側改革將在我市“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振興崛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就是要以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重點,發揮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增量和存量、當前和長遠的關系,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積極穩妥去除無效供給。堅定不移去過剩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技術、安全生產等控制標準,用市場的辦法淘汰落后產能。對技術先進、生產安全、能耗環保達標的產能區別對待,積極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穩妥處置“僵尸企業”,積極支持市場化的兼并重組等資產處置方式。多措并舉去庫存,綜合采取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鼓勵農民進城購買住房等措施,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全市商品住房消化周期控制在9個月以內,到2020年實現供需基本平衡。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增加有效供給。瞄準市場需求,緊盯產業和科技發展方向,以現有的精密鑄造、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LED材料等產業為基礎,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煤、焦、冶金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使新的增長點匯聚成強大發展動力,實現新舊動能有序轉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實施研發投入提升、創新平臺建設、雙創”基地打造、人才保障創新驅動四大工程,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政策,設立多層次引導基金和投資基金,大力引進風險投資等第三方投資,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三鏈”協同,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負擔。落實好國家、省和我市已出臺的各類減輕實體經濟負擔的政策措施,大力清理涉企收費,積極推進售電側改革,實施公路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建立鐵路企業與客戶直聯機制,創新企業用地模式,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降低實體經濟各類生產要素成本和制度交易性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不斷強化風險管控。穩妥有序去杠桿,通過壯大企業轉貸平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方式,降低企業負債率。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管理機制,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債務。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行為。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努力補齊經濟社會短板。進一步提高公共產品供給的精準性和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從臨汾的實際出發,重點做好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等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常態下重大的經濟治理理念,我們要實打實地抓起來,硬碰硬地干下去,為我市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