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管理水準,高標準的設備,無不見證著一座高產高效的現代文明礦井的發展、壯大,從2004年的籌建到2010年的正式投產,作為霍州煤電集團第一對立井提升礦井,主副井提升系統是這座礦井安全生產的主要命脈所在,而支撐這條命脈的則是一支由11名女大學生組成的女大學生絞車班組,她們兢兢業業、堅守崗位,詮釋著礦井平安壯大之道。
自女子班組成立以來,先后榮獲“三八”紅旗集體、先鋒號班組、青年文明號班組、標桿班組等多項榮譽,這些榮譽將激勵著干河礦副井女大學生絞車班組的眾姐妹一道向著一流班組的目標砥礪奮進。這支由“80后”、“90后”組成的女子班組,成為了該礦絞車司機這一高技術、高風險、高責任特殊工種的主力軍。她們從文化制度建設入手,將該班組打造成“安全型”、“學習型”、“精準型”、“文明型”、“和諧型”的“五型”班組,真正樹立起該礦班組建設的典范。
強化“安全型”班組建設。她們深知崗位責任重大,制定了嚴格的崗位職責制度,嚴格執行《副井提升機操作規程》《絞車司機定期檢修制度》《絞車司機包機制度》等15項管理制度,并實行制度上墻、牌版管理。嚴格完善交接班制度、各種隱患記錄、學習記錄、檢查記錄等方面的管理臺賬。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理念轉變,制定了“副井提升司機手指口述”操作卡,并從手指動作、口述表達、手指口述內容、崗位描述內容、演練程度、勞保用品穿戴情況6方面對11名女大學生絞車司機每月進行3次考核,從而提高絞車班組女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素質。
強化“學習型”班組建設。女子絞車班組,她們操控的是一臺多繩摩擦式大型提升機,滾筒直徑達3.5米,面對技術設備及運轉情況復雜的機器,工作相對枯燥單一。為提高班組全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激情,班組內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以“干部上講臺、培訓到現場”活動為契機,通過集體學習、輪流備課講課、自學等多形式相結合,進行“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月一考”的“三一”訓練,認真開展班組培訓教育活動,并且做到學習教育有計劃、有記錄、有考核。同時,她們并積極參與各項知識競賽活動,在霍州煤電技術大比武競賽中取得了“知識競賽第一”和“技能比武第二”的好成績。
強化“精準型”班組建設。她們在崗位上勤學苦練,力爭做到“技術精、到位穩、運行順”,以此不斷提升班組成員的業務能力。兩年多來,11名成員個個都成了絞車司機技術能手。針對絞車開車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如何正常開車、過卷后的操作以及允許一次開車和應急開車的情況,班組成員不厭其煩地無數次地操作著主令手柄和制動手柄。為了實現絞車運行平穩、罐道運行順暢,罐籠上罐和出罐的位置準確,她們個個肯吃苦、肯練功,潛心總結研究,力爭每次達到安全操作、位置精準。在任何一環節都能準確熟練地操作作業,現場動態達標、質量標準化建設走到了干河礦班組的前列,連續兩年技能考核合格率實現百分百。
強化“文明型”班組建設。為提高女子班組現場規范管理,每天每班人員都要對絞車房進行一次衛生清理,哪怕是機器設備的一個螺絲帽,地板的一個角落都不會放過。搭檔之間言行舉止文明有愛,工作中互幫互助,工作氣氛輕松融洽。絞車房內物品擺放有序,操作室窗明幾凈,操作人員服飾行為規范得體,這里已然成為了“干河煤礦的文明示范窗口”。
強化“和諧型”班組建設。班組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關鍵在班組長。班組長郭潘麗從責任心、經驗、性格等方面綜合考慮,合理安排每班的搭檔,這是班組長對班組管理的一項創新,也是提升班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關鍵所在。搞好班組建設,就要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使每個成員都成為班組的主人翁。女子班組的大小事情,他們都要進行民主決定,集思廣益。11名女子班組成員就像相親相愛的姐妹,她們相互發光散熱,享受著這個集體帶來的溫暖和幸福,在干河煤礦成為了各班組的學習楷模。
這支年輕、活力、耐心、細致、素質高的大學生女子班組,在業務上學習快、接受快、提高快;在崗位實踐中能吃苦、肯吃苦;在生活上能舍棄、不計較、互幫互助。她們用努力、用業績、用精神詮釋了干河煤礦大學生女子絞車班組的良好形象。(記者 魯劍 張康)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