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他,敬業為本、立德為先,始終把為果農服務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標桿;他,勤于學習、苦心鉆研,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技術推廣的核心;他,心系果農、進村入園,始終堅持果農利益無小事;他,言傳身教、形式多樣,始終把提高果農素質為己任;他,培養典型、樹立樣板,為推動果業增產增效引路把航;他,就是翼城縣果樹服務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衛長秋。
衛長秋,今年46歲,1986年從山西農大農學專業分配到安澤縣農業局,于1992年調回翼城縣果樹服務中心。
20年來,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衛長秋愛崗敬業、勇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譜寫著為民服務的人生篇章。他常對身邊的同志講:人活一輩子一定要為人民做點事情,要報答黨和人民的培養,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成就了他事業的輝煌,贏得了果農贊譽,體現出他無私奉獻的人生價值。
衛長秋深知:要實現翼城縣由果業大縣向果業強縣跨越,科技投入是關鍵,科技創新是核心。作為全縣果業科技帶頭人,他在業務上潛心鉆研,在學習上孜孜不倦,常年訂閱的專業刊物有5種,多次參加省內外的學術交流,經常與果樹界知名專家保持溝通,他摸索和總結出的多項栽培管理技術在不同時期對全縣果業生產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如紡錘形樹形在短枝品種上的應用、筒狀枝組的培養、蘋果全套袋栽、紅蜘蛛生態防控技術、桃樹高密豐產栽培技術、高光效樹形改造的“提干要狠、落頭要穩、疏扶結合、松散結果、適時間伐”20字技術要領、起壟覆蓋生草旱作栽培模式。結合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強力壯大林果產業的發展戰略,他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幾年全縣果樹生產的“增地力、降枝量、推矮砧、搞旱作、標準化”技術路線;今年他又歸納出幼樹矮砧密植管理五大技術,即“合理修剪、抹芽刻芽、頂枝開角、拿枝拉枝、病蟲防治”。過硬的業務素質使他成為全市果業戰線的排頭兵,去年被市農委特聘為全市水果生產技術專家。
可以說全縣有蘋果樹的村都有衛長秋的身影,絕大多數果農都認識“衛老師”,只要果農有難題,不論是晴天陰雨,還是節假日,他都會義不容辭地走到果園,及時解決果農生產難題。西張村發現蘋果綿蚜疫情時,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會同市縣植保專家了解疫情,切實制訂防控方案,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云唐村一果園出現除草劑藥害,一個電話他就騎車趕到果園,了解除草劑類型,制訂補救方案,一個月后果樹長勢得到恢復;今年遭遇特大凍害,4月13日至15日三天他就轉遍了全縣三十多個主產村,了解災情,制定措施,發動群眾積極開展災后自救。每年他接受果農的咨詢電話達到2000多次,上門解決果農生產難題達百次。他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心系果農的情操深得全縣果農的好評。
為了把科技傳授給果農,寒冬他站在雪地里給果農講修剪,酷暑他頂著烈日講管理,白天他在樹下手把手的教,夜晚在講臺上苦口婆心的講,每周電視都能看到他的技術講座,每年他舉辦的果農培訓達70多場次。特別是農忙時節,果農白天沒時間,他經常是夜晚組織果農搞培訓,每次培訓下來都是深夜,一次在東續村培訓完已是深夜11點半,一位果農感動地說:“衛老師,為了我們果農你也太辛苦了”。他說:“只要你們需要,我們科技人員受點苦,沒啥”。
多年來,經他親自指導培養的示范園達23個,其中北撖王功、南官莊石存兵、南撖蘇樂記、李莊焦文等8個示范園達到省級標準示范園,其余15個達到市級標準示范園。隆化萬畝紅富士基地被確定為臨汾市無公害蘋果示范基地,南官莊基地、北撖基地被確定為省級蘋果標準化示范園,這些示范園的新技術、高產量、高效益對周邊果園的引導示范作用十分明顯。
衛長秋的辛勤付出,換來了翼城縣果業的蓬勃發展,贏得了廣大果農的高度贊譽,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充分肯定,2005年被山西省農業廳授予果業生產先進工作者;2007年至2009年被山西省果業總站評為果業先進工作者,被臨汾市農業局授予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2009年被臨汾市農工辦授予特色農產品博覽會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臨汾市農業局特聘為臨汾市水果生產技術專家;2010年獲山西省農村科技承包一等獎;2011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經濟林建設“先進個人”。(通訊員 李維杰)
【責任編輯: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