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鵬)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社會矛盾“多發期”,蒲縣縣委、縣政府牢牢把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傾力打造“創新、高效、法制、廉潔”四型政府,集聚科學發展“動力源”,全力建設富裕和諧幸福美麗新蒲縣。
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打造創新政府。縣里首先通過公開招標、定向委托、邀標等形式將奧體中心管理、環境衛生、學校保安等原本由政府承擔的公共服務轉交給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履行,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常態化,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立足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規模擴張、現代農業智能發展,引導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向產業價值高端發展,向產出規模效益發展,向綠色生態環保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把改革的觸角延伸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黨的建設各個領域,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推動全局工作,不斷提升政府工作科學化水平,聚集發展合力。
始終保持過硬作風,打造高效政府。他們堅持把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第一時間落實省“煤炭20條”,出臺扶持企業政策,科學應對市場困局,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投資拉動戰略促轉型,啟動總投資419.9億元的73項重點工程,年度投資53.4億元。
推進城鄉改造,建設宜居之城,主街改造、錦繡大橋、奧體中心投入使用,翠屏山森林公園、迎賓公園竣工開放,蒲紅路路基形成,保障性住房二期、西關市場主體完工。傾力民生改善,共享改革發展“紅利”,新建一中、縣直幼兒園竣工投用,高薪聘用高中名師14名;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獲優秀縣,成功創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元宵社火、消夏月、文藝“三下鄉”等“文化大餐”普惠百姓;2013年新增城鎮就業2142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8323人。提高行政效能,強化素質轉作風,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支持各界人士參政議政;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聚焦解決“四風”問題,扎實開展“揚正氣、講規矩、勇擔當、轉作風”和“千人百村惠萬家”主題活動,不斷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強化行政監察、行政審批和審計監督,規范機構編制和機關事務管理,專項治理超編超標公務用車,全面清理辦公用房,壓減“三公”經費支出,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始終嚴守法紀底線,打造法治政府。該縣深入推進“法治蒲縣”建設,扎實開展“六五”普法;依法管理社會事務,加快推進社區規范化建設和網格化管理,落實非公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社會管理職責;實施視頻監控三級網絡工程,完善“點線面”結合、“人物技”配套、“防管控”一體治安防控格局;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化解社會矛盾,運用法治方式處理信訪積案,依法依規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128件;完善法律服務和司法救助體系,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主張權利、表達訴求、維護權益;依法治理食品安全,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大監管力度,依法打擊各類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自覺接受新聞輿論監督、網絡輿情監督、社會公眾監督,高度重視司法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推行政務和辦事公開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進網上審批、網上辦公;扎實開展“服務群眾年”活動,重點規范基層科所隊、專管員和一線執法人員行政行為,嚴厲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持續唱響改善環境“好聲音”,凝聚干事創業“正能量”。
始終把好廉政關口,打造廉潔政府。縣里在加強廉政教育上下功夫。通過舉辦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開設電視專欄等形式,使廉政知識入腦、入耳、入心,提高廣大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意識,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政績觀,堅決守住底線、不越紅線、不觸高壓線,慎獨慎微、慎言慎行。完善廉政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落實“一崗雙責”、“一案雙查”,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財政性資金使用等制度。強化廉政監督。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高標準推進全省政務公開、政務服務試點工作,重點加強對行政審批、項目招投標、土地出讓、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不斷以政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