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永和縣扎實推進“林果富民,生態立縣”戰略的實施,一直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該縣大力實施“科技富民、扶貧攻堅、‘一村一品’”三大行動,進一步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實施科技富民行動。在去年與省農科院建立“院縣科技戰略合作”關系,實施科技扶貧的基礎上,今年充分利用好農科院科技、人才的強大優勢,圍繞林果業、種植業、養殖業的全面提質、提效,采取鄉鎮出題、專家解題、掛牌示范、現場培訓等方式,重點打造精品園區、示范園區、試驗基地。在經濟林管護方面,與農科院專家對接,早謀劃、早動手,每個鄉鎮再建設一處千畝以上的經濟林科技管護示范園區,每個村委再建設一處100畝的精品管護示范基地,真正起到以點帶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堅定發展紅棗主導產業不動搖,設立專項資金,努力在病蟲害防治、新品種推廣上取得明顯成效,對能夠解決紅棗裂果難題做出突出貢獻的“功臣”給予重獎。同時,積極開展土壤普查、測土配方等工作,指導幫助農民因地制宜,科學種田,挖掘土壤潛力,提高作物產量。
實施扶貧攻堅行動。發揮產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和財政扶貧的攻堅作用,以“百企千村”扶貧開發、“千村萬人就業培訓計劃”、“城鄉共建”活動為契機,打好產業扶貧開發、企業對口幫扶、易地扶貧搬遷“組合拳”,對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貧困農戶精準化扶貧,全年減少貧困人口3000人以上。
加強與國新能源集團公司的溝通協調,確保3000噸的酸棗深加工項目早日建成投產。投資800萬元,實施彩票公益基金建設項目,改造村道、戶道、田間路30公里。投資450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兩個村開展紅棗防裂果試驗,7個村實施光伏發電項目。
實施“一村一品”行動。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大力開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行動,提升主導產業,壯大特色產業,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質優、資源節約的山區現代農業之路。擴大核桃、蘋果栽植規模,完成經濟林栽植1萬畝。努力探索發展林下經濟的新路子,引導群眾改變在核桃、蘋果林地套種高稈作物的傳統做法,積極推廣套種油菜、豆類、谷類等低稈作物模式,實現林上林下全面開花,盡最大努力減少紅棗連年裂果給農民帶來的損失,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引導支持農民發展小雜糧、中藥材、白皮蔥、高粱、糯玉米、酸棗等特色種植。發展牧草種植、秸稈青儲和軟化飼料,大力扶持圈養羊、生豬、家禽等特色養殖業,每個鄉鎮至少發展3個標準化特色養殖小區。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在芝河鎮、坡頭鄉扶持發展蔬菜大棚20座,解決縣城群眾的“菜籃子”問題。
任軍鋒 劉勇鵬
責任編輯:席沛釗